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舉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舉首

來自 快資訊網 的圖片

舉首 讀音為jǔ shǒu,漢語詞語,意為抬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舉首 [1]

拼音 jǔ shǒu

釋義 抬頭

出處 《管子·形勢解》

解釋

1.抬頭。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3.檢舉告發。4.首領

出處

出自於《管子·形勢解》:"殷民舉首而望文王,願為文王臣。"

唐·岑參《行軍詩二首(時扈從在鳳翔)》:儒生有長策,無處豁懷抱。塊然傷時人,舉首哭蒼昊。

唐·李白《感遇四首》:可憐浮丘公,猗靡與情親。舉首白日間,分明謝時人。

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縹緲峰》:頻攀峻過斗,末造平如砥。舉首閡青冥,回眸聊下視。

宋·蘇軾《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袁宏道《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松鼠。"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論》:"漢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弘為舉首。"

宋·秦觀《李狀元墓志銘》:"其詞奧衍,有漢唐之遺風,進御一讀,遂為舉首。"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城內城外,挨戶查問女嬰。不拘死活,有撈取來獻者,賞布帛各三百疋;有收養不報者,鄰里舉首,首人給賞如數。"

清·林則徐《速戒鴉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責令舉首。"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聞奏,怏怏不悅。遂出令:城內城外,挨戶查問女嬰。不拘死活,有人撈取來獻者,賞布帛各三百匹;有收養不報者,鄰里舉首,首人給賞如數,本犯全家斬首。"

《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十五年》:"遵道知不能行其策,乃棄去,適潁州 ,為紅軍(指紅巾軍)舉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