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泡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泡刺
圖片來自360百科

烏泡刺,中藥名。為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的根、葉及種子。根: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治風濕疼痛,慢性肝炎,腹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葉:止血,解毒。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癤瘡瘍。種子:補氣益精。主治病後體虛,神經衰弱。[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烏泡刺
漢語拼音:Wū Pào Cì
別名:烏龍擺尾、倒生根、過江龍、寒莓、烏泡
性味:味酸、甘,性平
功能:根:祛風除濕,活血調經 葉:止血,解毒
主治:根:風濕疼痛,慢性肝炎,腹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葉: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癤瘡瘍。種子:補氣益精。主治病後體虛,神經衰弱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烏泡刺

拼音名:Wū Pào Cì

別名: 烏龍擺尾、倒生根、過江龍、寒莓、烏泡

來源

為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 Hance,以根、葉及種子入藥。夏季采葉,秋季采根及種子,曬乾。

性味

酸、甘,平。

功能主治

根:祛風除濕,活血調經。用於風濕疼痛,慢性肝炎,腹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葉:止血,解毒。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癤瘡瘍。種子:補氣益精。用於病後體虛,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

根0.5~2兩;子0.5~1兩;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功能

  • 根:祛風除濕,活血調經。
  • 葉:止血,解毒。
  • 種子:補氣益精。

主治

  • 根:風濕疼痛,慢性肝炎,腹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 葉: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癤瘡瘍。
  • 種子:病後體虛,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

根15-60g,子15-30g,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季采葉,秋季采根及種子,曬乾。

植物種屬

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灰白毛莓。

分布區域

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等省區。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路旁或灌叢中。[3]

參考資料

  1. 烏泡刺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烏泡刺中醫世家
  3. 烏泡刺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