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

中文名;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

外文名;Cemetery of Revolutionary

Martyrs in Urumqi City

類別;革命歷史紀念館

地點;該市南郊燕爾窩風景區

竣工時間;1956年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 10:00 - 下午 18:00

館藏精品;烈士的生平事跡和遺物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該市南郊燕爾窩風景區。陵園是新疆各族人民為紀念1943年被盛世才殺害的我黨的創始人之一陳潭秋等革命烈士修建的,占地700餘畝,始建於1956年。祭壇上並排矗立着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重建後的烈士墓碑,採用北京房山漢白玉,碑身高2.2米,底寬1.4米,頂寬1.28米,厚0.7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題字,背面是用漢、維、哈、蒙四種文字鐫刻的烈士簡歷碑座、墓身份別採用泰山花崗岩和天山花崗岩磨製而成。碑座上精雕細刻着象徵高潔的雪蓮花。晶瑩潔白的墓碑,莊重肅穆。

序言介紹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該市南郊燕爾窩風景區,是新疆各族人民為紀念1943年被盛世才殺害的我黨的創始人之一陳潭秋等革命烈士修建的。陵園占地700餘畝,始建於1956年,坐東向西,左,右、後三面環山,前面是常年奔騰不息的烏魯木齊河。

「文革」中這個烈士陵墓遭到破壞,後於1985年重新修建,1986年,陵園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東經87.6012,北緯43.740973,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燕兒窩路。天山區位於烏魯木齊市東南部,被譽為「耕鑿弦涌之鄉、歌舞遊冶之地」. 東起東山公墓山脊與水磨溝區、達坂城區相鄰,西界河灘路和平渠與沙依巴克區相望,南界托里鄉與烏魯木齊縣毗鄰,北起紅山路與河灘北路交匯處與水磨溝區相接。

自然氣候

烏魯木齊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氣溫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為-15.2℃。極端氣溫最高47.8℃,最低-41.5℃。

烏魯木齊深處大陸腹地,屬於中溫帶大陸乾旱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降水少,且隨高度垂直遞增;冬季寒冷漫長,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溫層出現。每年6至10月是烏魯木齊旅遊的黃金季節,因為這段時間花木爭艷,瓜果溢香。

旅遊景區

園門是由一座灰色花崗岩橫牆,以及位於橫牆兩側的兩個大門組成。鑲嵌在橫牆正面的漢白玉上,鑲刻着董必武同志親筆題寫的"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11個金字。走進大門,是一條濃蔭密織的筆直大道,直通花崗岩鑲砌的坦蕩如砥的祭台。祭壇上並排矗立着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重建後的烈士墓碑,採用北京房山漢白玉,碑身高2.2米,底寬1.4米,頂寬1.28米,厚0.7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題字,背面是用漢、維、哈、蒙四種文字鐫刻的烈士簡歷碑座、墓身份別採用泰山花崗岩和天山花崗岩磨製而成。碑座上精雕細刻着象徵高潔的雪蓮花。晶瑩潔白的墓碑,莊重肅穆。四周翠柏青松,浩氣長存。

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市區南郊風景區燕兒窩,故又稱「燕兒窩烈士陵園」。它東依燕兒崖,西臨烏魯木齊河。陵園面積約700多畝。這裡古樹森森,鮮花競艷,環境幽雅。

園內祭壇並排樹立着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等烈士的基碑。園內還安放着其他烈士的骨灰。這座陵園已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前後,成千上萬的群眾來此祭掃,憑弔革命先烈並游賞陽春美景。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燕兒崖山坳下,這裡安葬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革命烈士的遺骨。陵園大門上有董必武題額:「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大門前方是花崗石鑲砌的祭奠廣場。祭壇上並排着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碑由漢白玉雕制,碑身高2.2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題字,背面是用漢、維、哈、蒙四種文字鐫刻的烈士簡歷。祭壇兩側有烈士事跡陳列館、接待室等建築。陳列館內展出了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杜重遠、吳茂林等烈士的生平事跡和遺物。在中國古籍中「燕」字含有「安息」之意,因此新疆烈士陵園被選在燕兒崖的山坳下。[1]

旅遊指南

摺疊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10:00 - 下午 18:00

門票

免費

歷史文化

歷史發展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初建於1956年,1975年重修,它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 喬國楨等烈士遺體的安葬地。陵園占地500餘畝,陵園後面河流階地的土丘上綠樹蔥籠。園中松柏長青。墓地前是一個花崗石廣場,莊嚴肅穆,陵園內植有桃、杏、蘋果等果樹數千株,葡萄上百墩, 還修建了涼亭、休息室、攝影室。

園內南側設有烈士事跡陳列室。陵園已成為供人們憑弔、遊覽和參觀學習的場所。大門屏風上 鐫董必武的「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題字。每年清明前後,成千上萬人相繼來此祭掃、憑弔並游山覽景。

歷史名人

陳列館還展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陵園憑弔瞻仰時的題字及朱德、賀龍、鄧穎超、陳毅、江澤民等同志的照片和烈士生前戰友及親人的回憶文章。

陳列館南側不遠處的骨灰室,存放着其他烈士的骨灰。另外,後山坡上還設有公墓,埋葬着100多名為新疆的解放和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的老紅軍的遺體。

相關視頻

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黨支部副書記 主任 趙麗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