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山大佛的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樂山大佛

來自網絡的圖片

樂山大佛的作用中國四川省的樂山大佛於8世紀從山坡上雕刻而成,高71米(233英尺),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雕像和周邊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樂山大佛吸引着無數遊人前去觀賞膜拜,但是其實最初建造樂山大佛不光是宗教信仰那麼簡單,樂山大佛還承擔這一定的功能,那麼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樂山大佛有什麼作用?[1]

樂山大佛的功能是為了解決水患的問題。古代的樂山位於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唐代崇拜彌勒佛。佛經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樂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雙腳自然下垂,這與印度佛像的「結跏趺式」也不一樣,因為大佛是修來鎮水的,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帶給行船的人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

古時樂山大佛之下是一條水勢湍急的江流,在當時,這條江危及到了附近老百姓的生存問題。人們為了不再讓江水危害到老百姓,就鑿開了附近的山,將上面的山石堆積到江水中,以改變江水的流向;這也是樂山大佛的由來之一。

由於凌雲山地處三江交匯處,因為水勢兇猛,不經時有水患危及百姓生活,還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所以,凌雲寺住持海通法師便萌生了修建大佛的想法,一方面祈求佛祖保佑,憑藉佛力鎮住水患,另一方面利用開鑿大佛的山石,調節江水的流向和速度。所以,大佛開鑿後,將石塊沉入三江交匯的中心,如同一個簡易的水壩,不僅改變了河床的結構,改變了江水的流速和流向,而大佛腳下的河道也被疏浚,從而水患大大減少。

自從修建了樂山大佛後,此處的水勢確實平緩了許多,據考證是因為修大佛是開山鑿石許多山石掉入江河,將河底的深坑和漩渦填平了!

海通大師主持修造樂山大佛,積勞成疾,在18年之後圓寂。海通大師圓寂之時,樂山大佛只完成了頭部和胸部的雕琢。後來此事便交由政府,先後由章仇兼瓊還有韋皋主持,兩人都不辱所望,這個浩大的工程繼續完成下去。樂山大佛由民間發起,最後成為了政府支持的巨大工程。這九十年間耗損的人力和財力數不勝數,這三位主持建造者也都是拿出了自己的積蓄支持。[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