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觀而不絕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 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世界頂尖公共知識分子、「美國永遠的反對派」喬姆斯基與這個已然失控的世界的對話

★ 我們這個時代依然健在的最偉大的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帝國和社會變革的深入洞察

★ 美國的過去與將來、特朗普時代及其現狀的復盤

★ 面對日益複雜的外部世界,我們的確可以有所作為

《樂觀而不絕望:資本主義、帝國和社會變革》是C. J. 波利赫羅紐對諾姆•喬姆斯基所作的訪談集,時間跨度從2013年到2017年。在這些訪談中,喬姆斯基討論了他對「反恐戰爭」、西方新自由主義的興起、歐洲難民危機以及歐盟的分裂、中東問題的和平前景、美國選舉制度功能失調、核擴散和氣候危機對人類構成的嚴重威脅,以及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等問題的看法。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喬姆斯基首先從美國社會現狀、歐洲一體化進程、恐怖主義的最新形勢以及全球階級分化等問題的分析入手。第二部分重點關注特朗普時代的美國,闡述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悠久歷史,以及美國全民醫療政策、教育政策等其他議題,同時喬姆斯基還分析了目前人類面臨的兩大挑戰: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核戰爭陰影。第三部分,喬姆斯基審視了人類一直以來面臨的各種選擇,包括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等。在這本訪談錄中,喬姆斯基清楚地闡述了現狀的來龍去脈,全面地解釋了世界舞台上主要角色的驅動力量。這些訪談記錄一方面能幫助我們認識喬姆斯基的觀點和理念,另一方面能夠讓我們繼續保持堅定的信念,相信人類最終一定能夠扭轉歷史的進程,有所作為。

「這本喬姆斯基訪談錄是艱難時代的必讀書。該書分三個部分,首先喬姆斯基針對新自由主義、帝國主義、歐盟、宗教在政治中的角色和階級兩極化進行了剃鬚刀一般銳利的分析。該書的第二部分聚焦特朗普總統,梳理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漫長歷史,同時還覆蓋其他話題,比如醫療政策、全球變暖和教育政策。最後,該書考察了我們當前面臨的其他選擇——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是一本精彩的訪談錄,集中展示了喬姆斯基關於當前時代諸多關鍵性問題的百科全書般的認識,以及他對全球1%的政權的毫不動搖的批評。」

——Deepa Kumar,Islamophobia and the Politics of Empire一書的作者

「在由C. J. 波利赫羅紐精巧組織的內容豐富的系列對話當中,諾姆•喬姆斯基再一次教我們更好地理解許多問題——從經濟全球化到國際政治到人性的語言學基礎。如果您以前沒有讀過喬姆斯基的書,那麼這本書會令您打開眼界。如果您讀過了,那麼閱讀這本書會讓您意識到,您還有很多眼界被打開。在當下這個動盪不安、日益晦暗的世界,這本書不啻為一座燈塔——或者一個GPS系統。」

——張夏准,劍橋大學,Bad Samaritans和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的作者

作者簡介

諾姆·喬姆斯基(1928— )

Noam Chomsky

喬姆斯基是美國語言學家、哲學家,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榮休教授,在語言學、心理學、政治學、傳媒學等諸多領域均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喬姆斯基一九二八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一九四七年在哈里斯的影響下他開始研究語言學,二零一七年喬姆斯基從麻省理工學院榮休後加入亞利桑那大學繼續從事語言學研究。他創立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為二十世紀的語言學理論做出了革命性貢獻。喬姆斯基在一九七二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喬姆斯基被《紐約時報》稱為「可能是目前還健在的最重要的知識分子」。從一九六七年開始,他發表了大量關於國際時局和美國政策的文章和書籍,議題涉及全球政治、恐怖主義、氣候問題和核擴散等。喬姆斯基一直出於知識分子的良知,堅持批判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運動的「陰謀」和西方民主的偽善,代表作包括《霸權還是生存》《世界秩序的秘密》《是誰在統治我們這個世界?》《美國夢的安魂曲》《人類的主人》等。傑出政治思想家愛德華·薩義德認為,喬姆斯基是「不公正勢力與謬見的最重要的挑戰者之一」。

原文摘錄

諾姆·喬姆斯基:你需要考慮如下情形:每一次發生危機,都是靠我們這些納稅人來拯救那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如果你所推行的是實實在在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那麼怎麼可能發生這種情形呢?那些在投資時完全不顧風險,最終血本無歸的資本家一定會被清理出場的。但很顯然豪富階層和權勢群體是不希望看到國家推行資本主義制度的。他們真正希望的是一個掌控權完全落在他們手上的保姆式國家,一旦自身面臨各種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迫使納稅人來無償地拯救他們。對此,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大而不倒」 關於修辭學,我並沒有什麼理論可言,但是我總是試圖讓自己牢記一個原則,那就是每個人都不應該試圖以說服對方為目標;相反,每個人應該做的是儘可能地劃出他們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思考的界線,這樣可以讓其他人利用他們自己掌握的知識力量來自我判斷他們應該如何思考以及究竟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一直都在作這樣的努力,尤其是在我撰寫政治評論時,總希望能夠事先將我的立場儘可能清楚地呈現出來,從而讓讀者能夠相應地作出他們自己的判斷。所謂中立的客觀性這樣的觀點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會誤導受眾,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在故意欺騙他人。

書評

資本主義和民主的衝突

當下占據主導地位的制度是某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內部衝突為資本主義和民主的衝突.

資本主義反對民主: 資本主義導致財富不斷集中進而權力不斷集中, 削弱民主.

民主反對資本主義: 大眾可以通過民主結合, 搶劫財富階層. 老問題了, 早在資本主義出現之前, 大流士就以此拒絕民主

現代的幾種回答:

亞當斯密, 國富論: 商人階層和製造商掌控英國社會, 主導設計是國家政策. 這批人當然想方設法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 棄(部分)民主而重資本主義

麥迪遜, 美國政治制度設計者: 堅信政治制度要交給財富階層決定, 因為他們才有責任心. 憲法將更多權力交給參議院. 當時參議院從財富階層中遴選出來. 棄民主而重資本主義

麥迪遜認為, 政治秩序的關鍵考量基於一條基本原則: 「是否能確保掌握財富的少數人在對抗數量占優勢的普通民眾時不受損害「

亞里士多德, 政治學: 減少差距, 類似歐洲福利國家.

喬姆斯基更贊成亞里士多德. 學者之見

歷史和新自由主義

如前所述, 當前掌控社會和主導政策的是金融機構和跨國集團. 信奉只為自己, 不顧他人的信條. 喬姆斯基看來是卑鄙的(顯然, 喬姆斯基認為安 蘭德是「最邪惡的人之一」). 自下而上要求民主的壓力和自上而下的精英階層利益不斷發生衝突, 貫穿美國的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 國家資本主義突飛猛進, 所有工人階層, 包括過去500年一直遭受壓迫的非裔美國人, 都有希望獲得收入不錯, 帶有福利並由工會保護的工作機會, 從而擁有住房和汽車, 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0世紀70年代之後, 美國經濟轉向金融化和新自由主義, 權勢階層普遍認為民主制度過於普及以至於失控. 商業勢力聯合起來對抗戰後平權運動. 經濟開始向金融化方向傾斜, 金融機構廣泛擴張. 到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 金融機構利潤已經占到美國所有企業利潤總和的40%. 在選舉中, 金錢和權力沒有分開, 政客需要回報華爾街. 喬姆斯基反感新自由主義: 「如果站在世界上絕大多數普羅大眾的視角來看,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新自由主義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歷史的倒退, 由此普通人的利益逐漸邊緣化」. 新自由主義即資本主義+全球化, 一定時期內, 一定程度上, 它帶來高額收益, 幫助實現福利國家, 緩解內部衝突. 它的問題是: 帶來技術擴散, 導致對手崛起. 中國崛起依賴全球化的技術擴散, 但崛起之後反而抑制全球化. 教會了中國這樣體量的巨人, 他完全可以反過來把你吞噬掉.

喬姆斯基對新自由主義自私的批判是正確的, 如果局限在美國境內. 只要把亞洲新興經濟體納入考慮, 就能發現新自由主義實際使普通人的財富大大增加, 國家財富大大增加. 中外合力下, 中國確實贏了. 像中東戰爭一樣, 西方的經驗到波斯為止. 他們從不知曉, 與人口遠超西方的遠東大君打交道, 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傳統社會關係解體可能可以看做危機的主要誘因. 這也使適配舊的生產方式的, 不受控制的資本主義和小政府模式適應度降低, 出現種種問題. 右派的答案是回到過去. 如果真的可以扭轉全球生產方式, 回到過去, 這一套機制確實是有效的. 但回退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行.

社會主義 => 「生產者成為生產的主人, 生產, 交易, 輿論, 運輸和傳播手段掌握在公眾手中」是社會主義的核心觀念. 對此, 有兩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1 列寧主義: 認為所有民眾需要受到嚴格管理, 遵循一定準則.

.2 自由社會主義: 認為這樣的秩序能夠自發達成.

喬姆斯基顯然不可能稱讚列寧主義: 「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核心特徵是相對立的, 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很清楚」

喬姆斯基認為蘇聯不是社會主義國家. 屬於專制國家資本主義. 是世界上「最反社會主義」的國家. 美國應該打造獨立的左翼政黨, 深入基層推動政治變革.

今天, 與以往相比, 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 越來越多的工人階級成員熱衷於空洞的消費主義思潮, 對政治抱持無所謂的漠然態度. 甚至支持金融資本主義政黨及其候選人 … 曾經對英國工人階級的文化生活研究表明, 「無產階級自學者對獲取知識的渴望和激情」與「瀰漫在英國貴族階層中的市儈氛圍」構成對比 … 工人階級團結起來, 奮力聲討產業制度對他們自由和文化權利的剝奪, 這樣的氛圍在美國東海岸也存在過很長一段時間 … 現在, 你沒機會親自感受這樣的氛圍了, 一切還是可以恢復的, 不必一去不復返 => 非常左派的觀點. 企業為上的氛圍可能與勞工文化的團結氛圍拮抗, 後者是左派一直喜愛的. 另外是對求學熱情的歸因. 一般觀點還是認為主要的發明發現是有產階級創造的.

教育 牛津大學的古典學系也不得不向公眾證明其市場價值. 如果市場需求不存在, 人們為什麼要花時間學習和研究希臘古典文學呢? 強行要求社會遵循商業階層界定的國家資本主義原則, 所造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會體現出極端粗鄙化的傾向. 二戰以後, 西方的古典教育早已廢弛. 美國高等教育的收費, 聯繫其退伍軍人法案. 對窮人來講就是「先當兵, 再上學」.

機械哲學與早期科學 從伽利略及其同時代人開始, 早期現代科學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 整個世界本質是一架機器, 只不過非常精巧, 複雜. 當時的偉大科學家, 都接受了機械哲學作為研究基石. 笛卡爾堅信, 他自己打造並完善了機械哲學, 但他也承認, 有些現象並不在他的理解範圍之內. 由此他提出了「心」作為物質, 即身心二元論. 牛頓的出現撕裂了上述理念. 向世人展示笛卡爾的身體描述是錯誤的, 但這也導致人們發現無法對全部物理世界進行機械性描述. 後來大家習以為常地說, 牛頓使我們擺脫了「機器中的幽靈」這一神秘主義觀念. 實際上, 牛頓只是對機器驅魔, 幽靈毫髮無損. 正如休謨總結的那樣: 「牛頓似乎揭開了自然中某些神秘現象的面紗, 同時向人們展示機械哲學的不完美性.. 因此讓自然的終極秘密重新回歸到一如既往, 恆久不變的隱秘狀態」 非常好的解釋.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