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乘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乘除》是南宋丘葵的作品之一。丘葵(1244——1333),字吉甫,號釣磯翁,同安縣(今屬廈門)人。篤修朱子性理之學,而終生隱居,不求人知。長期避居海島。

乘除

作詩明志

元朝確立統治後,四處搜尋名士、能人為其政權服務,在風聞邱葵名氣頗高之後,元帝特遣御史[1]中丞馬祖祥(字伯庸)前來徵召邱葵。不料,邱葵竟以「種圃自匿」,避而不見,完全不給元帝和馬祖祥面子。後來,馬祖祥帶着府官達魯花赤「賁幣至家」,前來重禮聘請。在金銀財寶面前,日子過得苦哈哈的邱葵照樣沒有選擇「折腰事權貴」,而是果斷回絕了延聘要求。最後,馬祖祥無計可施,只好「取其書以去」。

馬祖祥走後,邱葵決意不仕出,並賦「卻聘詩」一首以明其志:「皇帝書徵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台。張良本為韓仇出,黃石特因漢祚來。太守枉勞階下拜,使臣空向日邊回。床頭一卷春秋筆,斧鋮胸中獨自裁。」敢拿皇帝開懟,邱葵展示的不僅有氣節,還有驚人的膽量。這首詩極大地鼓舞了當時不堪忍受元廷統治的宋室遺民,並在後世被廣泛追誦。

邱葵陵墓

邱葵卒於元統元年(1333年),享年90歲。據明代兵部主事盧若騰在《釣磯詩集·序》中所述,邱葵身後,他的家人遵其遺囑,在小嶝嶼薄葬之,「先生一抔土,不立碑碣,入國朝二百餘年無知之者」。明代蔡獻臣有《訪小嶝嶼丘吉甫先生舊宅》詩詠之:「一卷突兀水中間,遙想先生冰雪顏。人擬柴桑真伯仲,詩追擊壤異間關。生當頹運身終隱,志在遺經手自刪。為問百年歸骨處,後昆指點淚痕斑。」

後來到了明萬曆年間,經邱葵後裔爭取,「官為勘驗,劚地得志銘,乃加封而表識焉」,找到了邱葵葬身的確切地點。再後來,後裔就地構墳,刻石立碑,書「宋隱士釣磯丘公之墓」。可惜,1958年該陵墓被破壞,迄今未修復。

元順帝至元年間,同安縣尹孔俊建大同書院祀朱熹[2],以呂大奎、邱葵配祀。明洪武元年(1368年),邱葵又與呂大奎一同入祀同安朱子祠。

視頻

乘除 相關視頻

元順帝是元朝極少數接受儒家教育,會說漢語的皇帝
歷史故事:揭秘元朝的由來

參考文獻

  1. 古代如何選拔御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9-09
  2. 朱熹簡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