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華山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華山歌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九華山歌

作者;劉禹錫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雜言古詩

《九華山歌》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1]

作品原文

詩前小引

昔予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幾、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今見九華,始悼前言之容易也。惜去盛試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

九華山歌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闢。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碑霸鍵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仚。

雲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輝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

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計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

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作品賞析

九華山,舊滲戰槓狼名九子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蓮花,因而改名九華(花)山。這首詩描寫九華山秀絕景象,詩人採用歌行體式,句式長短不齊,形成波盪起伏的節奏感,同時,也是為了表達對九華山極度讚美的感情抒發的需要

詩人一見九華山,面對那挺拔奇絕的峰巒不禁驚心動魄,於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詩人想象它是九條矯健騰躍的神龍正準備飛升上天時,忽然一聲驚雷使它們變化為石頭而成,因為至今這山勢仍然活生生地像要騰飛起來。騰仚,騰飛飄舉貌。這樣寫山,純以神話想象取勝,一方面使奇山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使山勢自然騰飛起來,取得直接描寫達不到的藝術效果。接下來,詩人先慨嘆九華山的不為人知,黃帝封禪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來過膠烏轎九華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載工具,乘樏指大禹;廣樂,鈞天之樂,這裡指黃盛漿牛雄帝。"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的感嘆,顯然充滿以山喻人的象徵意味。然後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華山不遠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謝朓的一首詩而聲名大震,其實山勢極為平凡,"黃索漠"、"無稜角",根本不能與九華山相提並論。因此,結尾處慨嘆這樣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間聲名大震呢?紙櫻隱然表露出以謝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懷。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 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當年又中博學宏詞科,官監察御史。永貞年間,參與王叔文革新運動,被貶連州刺史,再貶朗州司馬和朽煉,後受裴度推薦,晚年任太子賓客。故後世稱"劉賓客"。劉禹錫詩才卓越,白居易譽其為"詩豪"。內容多反映時事和民生疾苦,詩文繼承前人優秀文學遺產,又吸取民間文學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

舉辦一場古代詩人的數字PK大賽!……我國古詩中,數字的使用是十分常見的,放在一起討論,也別有一番風味,這裡,算是筆者好事,給古人舉辦一場數字PK大賽,列為看官,且來看看這賽事如何~ 縱侃天下 人們常說"一言九鼎",真的有九個鼎嗎?中國人可能對"九"這個數字有着特別的偏愛:"十拿九穩"、"三教九流"、"九重天"等有很多帶"九"的詞語。"九"為陽數最大,中國以大為尊,"五"為中數,有引言調和之意,兩個字放到一起曰大吉,固有"九五之尊"之說。 LeoiLaughing

相關視頻

三寶歌——回向品(九華山遊學之旅 相冊)

參考資料

  1. 九華山歌原文_劉禹錫古詩 , 古詩文網,201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