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如三山國王主體建築外觀照片來自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位於台灣屏東縣九如鄉的九明社區內,興建於清朝乾隆39年(西元1747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廟宇,目前已被核定為三級古蹟,三山國王廟建廟現址至今約有兩百多年歷史,據文獻資料記載全台「三山國王廟」中以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神明(王爺公)歷史最悠久,且擁有「十三莊」結盟的廟宇地位。三山國王廟建築格式以閩南官式,建造風格獨特,文化藝術及裝飾,廟宇的平面空間,除了廣闊廟埕採三進、二內埕、二過水、二廂房、二房廟亭獨特配置格局。三山國王廟正殿主祀神三山國王後設觀音殿奉祀觀音菩薩、神農氏,觀音殿左側奉祀註生娘娘,右側是王爺奶奶,後殿兩側廂房供奉文昌帝君魁星以及開基建廟歷屆貢獻信眾神位。[1] 九如三山國王廟每年農曆一月十六日定期舉辦「王爺奶奶回娘家」活動亦為全台獨具地方特色之民俗祭典,早期由客家人奉祀,如今成為福佬人的信仰所在,是九塊厝社區地緣關係最重要的標誌和象徵,它見證了九如的開發,更是鄉民的精神寄託。[2]


歷史沿革

九如三山國王廟內嘉慶丁卯年青斗石方形大香爐照片來自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九如三山國王廟,亦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屏東九如三山國王信仰的傳統重鎮,歷史可追溯至清領初期,可說是當地粵籍文化信仰的代表。據文獻顯示,當地原為平埔族「巴轆社」,約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為漢人取代,成為「巴轆莊」。據當地流傳說法,三山國王原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從廣東霖田祖廟帶來當地,設草寮祭祀,後曾於明永曆5年(公元1651年)建廟。然而現存文獻則記載,由鄉紳陳慶祥(生卒年不詳)為首募捐,在武洛溪南岸建廟,並於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竣工,成為九塊厝的莊廟。然而在約清嘉慶初年(公元1795年至1807年)當地洪水氾濫,沖毀整個村落,三山國王廟宇也遭沖垮,莊民僅帶著三山國王神像,移往武洛溪北岸重建聚落,並於現址建造新廟,於清嘉慶12年(公元1807年)竣工。由於當地居民混雜,除潮州移民外,漳、泉移民亦多,信仰混雜。為凝聚力量,各籍移民結盟為「九如十三莊」(原為18莊,後因聚落衰退,縮減為13莊),並以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為信仰圈中心。[3]

「人神聯姻」傳奇之全台獨有『王爺奶奶回娘家』

『王爺奶奶回娘家』照片來自自由時報

三山國王廟中的大王爺於清朝嘉慶24年(公元1819年)與麟洛鄉一位姑娘徐秀桃(王爺奶)「人神聯姻」的傳奇,每年農曆元月十六日王爺奶奶都要回娘家,三山國王廟每年宗教盛事『王爺奶奶回娘家』為全台三山國王廟所獨有,極富有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這項民俗文化活動已深入鄉間永續舉行。[4] 其緣流在於相傳是在清道光年間本名徐秀桃的王爺奶奶與大王爺譜出人神戀,聯婚之時正值閩南人和客家人爭鬥最嚴重的時候,九如是閩南人村莊、麟洛是客家人村莊,九如鄉的大王爺與來自麟洛的徐秀桃聯姻,因為有了「親戚」關係,在往後的200多年,成功化解了九如鄉與麟洛鄉的閩客衝突,這項沿襲百年王爺奶奶回娘家活動,現在也成為屏東縣珍貴的文化資產。而廟方指出,除了大年初二恭迎王爺奶奶回娘家,麟洛鄉每逢鄉內有重大慶典時,也會迎請王爺奶奶回麟洛鄉或祖家厝做客一段時間,王爺奶奶穿梭於麟洛莊和九塊厝之間庇佑地方子孫,吸引多信眾擁簇,形成一項特有的宗教習俗,延續地方的文化活動。[5]

視頻

【2014九如三山國王廟 王爺奶奶回娘家麟洛繞境-茶之魔手】

【20140201 公視晚間新聞 九如三山國王廟 王爺奶奶回娘家】

【屏東縣九如鄉三山國王廟~王爺奶奶回娘家~遊後堆巡燈祈福遶境( 內埔鄉 )~入 內埔富田五穀宮參香 2018/02/2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