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歌·禮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歌·禮魂《九歌·禮魂》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為《九歌》之末篇。學術界一般認為此詩是通用於《九歌》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這是祭祀儀式的最後環節,由美麗的女巫領唱,男女青年隨歌起舞,還要傳花伴歌伴舞。全詩場面恢弘,節奏輕快,洋溢着歡樂之情。[1]

  • 作品名稱 ;九歌·禮魂
  • 作品別名 :禮魂
  • 作   者 :屈原
  •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 作品出處 ;《楚辭
  • 文學體裁 ;騷體詩

作品原文

九歌⑴·禮魂⑵

成禮兮會鼓⑶,

傳芭兮代舞⑷,

姱女倡兮容與⑸。

春蘭兮秋菊,

長無絕兮終古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九歌:《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⑵魂:也就是神。《通釋》:「魂,亦神也。」

⑶成禮:指祭祀之禮完畢。會鼓:急疾擊鼓,鼓點密集。

⑷芭(pā):通「葩」,花。代:交互,更替。

⑸姱(kuā):美好。倡:同「唱」。容與:舒緩。

⑹長無絕:永遠不斷。終古:久遠。

白話譯文

祀禮已完畢緊緊敲起大鼓,

傳遞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從容自如。

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

長此以往不斷絕直到終古。

創作背景

對《九歌·禮魂》背景及主旨的理解,歷來分歧很大。東漢王逸《楚辭章句》云:「言祠祀九(十)神,皆先齋戒,成其禮敬,乃傳歌作樂,急疾擊鼓,以稱神意也。」今人陳子展以為「這像是說《禮魂》是為祭祀十神成禮之後,又傳歌作樂,以娛樂眾神而作,不是為祭祀任何一神而作」(《楚辭解題》)。明汪瑗《楚辭集解》、清張詩《屈子貫》則宣稱此篇是「前十篇之亂辭也」。

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此篇是通用於《九歌》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這種說法最早由明末清初王夫之《楚辭通釋》提出,他認為:「凡前十章,皆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終古無絕,則送神之曲也。」後來吳世尚《楚辭疏》、王邦采《九歌箋略》、王闓運《楚辭釋》也持同樣的觀點。姜亮夫《屈賦校注》又解「禮」為祀,解「魂」為「氣之神也,即神靈之本名,故以之概九(十)神也」,「九祀既閉,合諸巫而樂舞,蓋樂中之合奏也,……以總告諸神靈之前」。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以簡潔的文字生動描繪出一個熱烈而隆重的大合樂送神場面。一開始,先點出是「成禮」,使它和《九歌》各篇發生了聯繫。祀禮完成後,於是響起密集的鼓點,於是一邊把花朵互相傳遞,一邊更番交替地跳起舞。美貌女郎唱起歌,歌聲舒徐和緩,從容不迫。這正是一個祭眾神已畢時簡短而又熱烈的娛神場面。而春天供以蘭,秋天供以菊,人們多麼希望美好的生活能月月如此,歲歲如此。於是,大家從春供到秋,以時令之花把美好的願望總告於眾神靈,並許以長此不絕以至終古的供奉之願,表達人們敬神事神的虔誠之心,也洋溢着歡樂之情。

在「成禮」的鼓聲中仿佛出現了《東皇太一》中「揚枹兮拊鼓」、《東君》中「縆瑟兮交鼓」、《國殤》中「援玉枹兮擊鳴鼓」諸種或莊肅或雍容或悲壯的場面。而令人眼花繚亂的傳花輪舞,又仿佛《東皇太一》中「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雲中君》中「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東君》中「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那流芬溢彩的神巫之舞。「姱女」的歌唱情景,自然也有《東皇太一》中「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少司命》中「臨風怳兮浩歌」的疊影;而那「容與」之態,風神卓絕,也宛然可見《湘君》《湘夫人》中「聊逍遙兮容與」的湘水配偶神的身姿。「長無絕」的「春蘭與秋菊」,則是對綠色植物所象徵的生命力的謳歌。「蕙餚」「蘭藉」「桂酒」「椒漿」「蘭湯」「桂舟」「薜荔柏」「蕙綢」「蓀橈」「蘭旌」「桂櫂」「蘭枻」「荷蓋」「蓀壁」「紫壇」「桂棟」「蘭橑」「辛夷楣」「藥房」「蕙櫋」「荷衣」「蕙帶」「辛夷車」「桂旗」「杜若」「芙蓉」「白薠」「蘋」「茝」「石蘭」「杜蘅」「疏麻」「瑤華」「麋蕪」「女蘿」「幽篁」「松柏」,《九歌》中神靈的生活物品與生活環境充滿各種芳美植物的鬱郁生氣,突出表現了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禮讚。從這個意義上說,「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正可以作為《九歌》祀神祈福的主旋律。

此詩在《九歌》在最短,幾乎接近詩里的「風」詩,但寥寥數語,卻把一個盛大集會的場面描寫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隨着激烈的鼓點和舞步,傳遞香草做着遊戲上神靈快樂(這就達到了祁神許願的目的)。詩末「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兩句,完成了組詩的整體布局;用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為貫穿組詩各篇(除《國殤》)的聯結線。這個香草即是總譜的五線譜(形式)又是總譜上的各個音符(內容),這種宏觀構思是前無古人的。通過送神,展現了詩人矢志不渝的報國決心。

名家點評

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按此篇言禮魂享祀於無窮,以比忠臣享名於無窮,亦賦而比也。」

清代賀貽孫《騷筏》:「《湘夫人》篇妙於繁,《禮魂》妙於簡,二十七字,包括無窮。首三句情文悉備。『傳芭兮代舞』,無限節目,他人數十字不能了者,五字了之。『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即廟食勿替之意耳。寫得風華掩映,才人多情。惟《九歌》方不愧此語也。讀《九歌》者,涵詠既久,意味自深。」 [2]

作者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後遭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後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郢都也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亡。其傳世作品保存在劉向輯集的《楚辭》中,主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