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牯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牯牛
t01d63fb1f34710ecd7.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904559&sid=409812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九牯牛

漢語拼音:Jiǔ Gǔ Niú
別名:
性味:性溫,味辛微甘
功能:通經
主治:癆傷

九牯牛,中藥材名。本品為蓼科植物九枯牛的全草。夏、秋季採收。功能主治為:通經,治癆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九牯牛

拼音名:Jiǔ Gǔ Niú

別名:黑酸杆、地柏、蓼草、羊耳朵、酸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molle D Don var.rude(Meissn.)A.J.Li[P.rude Meissn.;P.Paniculatum Bl.var.Rude(Meissn.)Steward」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倒毛蓼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間採收,晾乾。

原形態

直立草本,高達1m。多分枝,植株被緊貼的倒伏毛,尤以節處、葉柄和葉面中脈處較顯着。葉互生;葉柄粗壯,長l-1.5cm;托葉鞘膜質,偏斜;葉片近革質,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2cm,寬3.5-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脈羽狀,下面干時呈暗黑色,背面脈上有毛,葉全緣。大型圓錐花序頂生;花被5裂,白色;雄蕊8枚;花往3,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2200-3000m的高山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微甘;性溫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止痛。主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癆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或浸酒。

複方

  • 1.治月經不調(腹脹痛):九牯牛三至五錢,大馬蹄草三錢。煎酒服。
  • 2.治癆傷:九牯牛一兩,大血藤、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九牯牛-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九牯牛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