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鼎的數量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九鼎的數量介紹在華夏,九鼎象徵着至高無上的王權和國家的統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皆奉為傳國之寶。相傳九鼎是大禹所鑄,《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曾於洛邑「問鼎之輕重」,超級大憤青秦武王曾逞匹夫之勇,試圖舉鼎行走,結果力盡失手,氣絕而亡。那么九鼎究竟是指一隻名叫「九鼎」的鼎呢還是指九隻鼎呢?[1]

有人從古漢語的語法角度認為,古漢語中數詞置於名詞前,一般表示虛數,不是實指。而「九」是數之極,因此九鼎實際就是大鼎的意思,如果是指九個鼎(即表確數),一般數詞置於名詞之後。也有人認為,如果九鼎是指九個鼎,按照鼎在古代的象徵意義,應當每個鼎都有確切的名字才對,但並沒有每個鼎名字的記載。

還有人從楚王問鼎和秦王舉鼎的角度來論證鼎只有一隻,因為楚王問鼎之輕重時,並沒有問哪個鼎多重,而是直接問鼎有多重,秦王舉鼎時據說是和手下孟賁輪流舉鼎,如果有九隻鼎那麼各舉一隻即可,何必要輪流舉呢。

上述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小編還是傾向於認為九鼎指的是九隻鼎。

首先呢,對於古漢語語法的說法,小編認為這個語法規則並不是必須要遵守的,比如「九州」中的「九」就是確數,而且用法和「九鼎」是一致的。其它如「十年十一戰」、「三十又六國」中的數字也均表示確數。另外,鼎在古代是很高貴的器物,命名也應當講究,至少應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九鼎」這個名字和「九妹」不一樣,聽着既不美好也無霸氣。

其次,對於鼎名的說法,小編認為確實有一定道理,沒有可靠的史料記載九鼎的名字。但是呢,在《史記趙世家》裡面就說到「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如果認為秦武王舉得是九鼎,那麼龍紋赤鼎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鼎的名字。

再次,對於楚王問鼎的說法,小編認為,《史記》中對楚王問鼎的記載很簡略「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從這個記載並不能得出楚王問鼎的具體問法。

最後,對於秦王舉鼎的說法,小編認為,一來,鼎的大小並不一定一致,秦王要和孟賁比力氣大小,自然是選擇一隻鼎輪流舉才公平。二來,九鼎一字排開放置看着多傻啊,有審美的周王室應該不會採用這麼奇怪的放置方法,九鼎應該放置不同地點用以鎮壓國運,秦王跟前可能就一隻鼎,也沒法和孟賁各舉一個。

小編以為,以上九鼎是指一隻名叫「九鼎」的鼎的說法均屬於分析推測,在沒有確鑿的史料記載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反駁。而九鼎是指九個鼎的說法卻有明確的史料支持。在《戰國策》中明確記載「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戰國策》雖然一度被稱之為「邪說」,認為其可信度不高。

但是呢,小編認為,即便如此,其可信度也遠大於推測和民間故事。作為那個時代的書籍,雖然對鼎之重量有誇大之詞,但不至於連鼎是一個還是九個都搞不清楚。另外,《東周列國志》也記載了秦武王舉鼎的故事,「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

該故事中顯然是包括九個鼎,其中一個是雍州之鼎。當然,《東周列國志》是明代演義小說,不能算是史料,但無疑表明,九鼎是九個鼎的說法更深入人心。那麼,諸位網友是認為九鼎是一個鼎還是九個鼎呢?[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