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村醫生(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村醫生》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我陷於極大的窘境:我必須立刻啟程到十里之外的一個村子看望一位重病人,但狂風大雪阻塞了我與他之間的茫茫原野。我有一輛馬車,輕便,大輪子,很適合在我們鄉間道路上行駛。我穿上皮大衣,提上出診包,站在院子裡準備啟程,但是,沒有馬,馬沒有啦,我自己的馬在昨天嚴寒的冬夜裡勞累過度而死了。我的女傭現在滿村子裡跑東跑西,想借到一匹馬,然而我知道這純屬徒勞。雪越積越厚,行走越來越困難,我茫然地站在那裡。這時那姑娘出現在門口,獨自一人,搖晃着馬燈。當然,有誰在這種時候會借他的馬給別人跑這差事?我又在院子裡踱來踱去,不知所措。我心煩意亂,苦惱不堪,用腳踢了一下那已經多年不用的豬圈的破門。門開了,擺來擺去拍得門樞啪啪直響。一股熱氣和類似馬的氣味撲面而來,裡面一根繩子上一盞廄燈晃來晃去;低矮的棚圈裡有個人蜷曲蹲在那裡,臉上睜着一雙藍眼睛。他葡匐着爬過來,問道:「要我套馬嗎?」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彎下腰,想看看這圈裡還 有沒有其他什麼東西。女傭站在我身旁,說道:「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家裡有什麼東西。」我們兩個都笑了。

「喂,兄弟!喂,姑娘!」馬夫喊着,於是兩匹健壯的膘馬相擁而現,它們的腿緊貼着身體,漂亮的馬頭像駱駝一樣低垂着,僅靠着軀體運動的力量從與它們差不多大小的門洞裡一匹跟着一匹擠了出來,但馬上它們都站直了,長長的四肢,渾身散發着熱氣。「去幫幫他,」我說,聽話的女傭便急忙過去給馬夫遞挽具。可是,不等她走近,馬夫就抱住了她,把臉貼向她的臉。她驚叫起來,跑到我身邊,臉頰上深深地留下兩道紅紅的牙印。「畜生!」我憤怒地喊道:「你想挨鞭子嗎?」但轉念又想,他是個陌生人,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而且在大家拒絕我的時候自願來幫助我。他好像知道我在想什麼,所以並不計較我的威脅,只是向我轉了一下身體,手裡不停地套着馬車。「上車吧,」他說。一點不假,一切已準備就緒。我發現這套馬車非常漂亮,我還 從來沒坐過這麼漂亮的馬車呢。我高興地上了車,說道:「不過,車我來駕,因為你不認識路。」「那當然,」他說,「我壓根就不跟你去,我留在羅莎這裡。」「不!」羅莎直喊,然後,預感到無法逃避的厄運的降臨,跑進屋裡。隨後,我聽到她拴上門鏈發出的叮鐺響聲,又聽見鎖子被鎖上;我看見她還 關掉了走廊的燈,又迅速穿過好幾個房間,關滅了所有的燈,以使自己不被人找見。「你跟我一起走,」我對馬夫說,「否則我不去了,不論怎樣急迫。我不能想象為此行而把那姑娘送給你作為代價。」

「駕!」他吆喝一聲,又拍拍手,頓時,馬車就像激流之中的木塊一樣奔出。我聽到馬夫衝進我家裡時屋門震裂的聲音,然後,我的眼睛、耳朵以及所有感官只覺得一陣呼嘯風馳電掣般掠過,但這瞬間即逝,因為,那病人家的院子就好像緊挨着我家的院門,我已經到達了。馬兒靜靜地站在那兒,雪也不下了,只有月光撒滿大地。病人的父母急匆匆迎出來,後面跟着他姐姐。我幾乎是被從車裡抬出來的。他們七嘴八舌,而我卻不知所云。

病人房間裡空氣污濁,令人無法呼吸,廢舊的爐子冒着煙。我想推開窗戶,但首先我要看看病人。他消瘦、不發燒、不冷、也不熱,兩眼無神。小伙子沒穿襯衣,蓋着羽絨被。他坐起身來,抱住我的脖子,對着我的耳朵悄聲說道:「醫生,讓我死吧。」我看了一下四周,發現沒人聽見這話。病人的父母躬着身子呆站在一旁,等候着我的診斷。他姐姐搬來一把椅子讓我放下診包。我打開包,尋找工具。小伙子不斷地從被窩裡向我爬過來,提醒我別忘了他的請求。我抓出一把鑷子,在燭光下試了試,然後又放回去。「是啊,」我瀆神地想:「在這種情況下眾神相助,送來了需要的馬匹,又因為事情緊迫而送來第二匹,更甚者,還 送來了馬夫——」這時,我才又想起了羅莎。距她十里之遙,而拉車之馬又無法駕馭,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救她,怎樣才能把她從馬夫身下拉出來呢?現在,那兩匹馬不知怎麼已經鬆開了韁繩,又不知怎麼把窗戶從外邊頂開了,每匹都把頭伸進一扇窗戶,不受那家人的干擾,觀察着病人。「我要立刻返回去。」

我想,好像馬兒也在催我動身。但我卻任憑他姐姐脫掉我的皮大衣,她以為我熱得腦脹。老人給我端來一杯郎姆酒,並拍了拍我的肩膀。獻出心愛的東西表明他對我的信任。我搖了搖頭,在老人狹隘的思想里我感到不適,僅鑑於此我拒絕喝那酒。他母親站在床邊叫我過去,我走過去,把頭貼在小伙子胸口上,他在我潮濕的鬍鬚下顫抖起來。那邊,一匹馬對着屋頂大聲嘶叫。我知道的事已被證實:小伙子是健康的,只不過是有點供血不足,他那憂心忡忡的母親給他喝了過多的咖啡。然而他卻是健康的,最好乾脆把他從床上趕下來。我並不是救世主,讓他躺着吧。我供職於區上,忠於職守,甚至於過分;我薪俸微薄,但卻慷慨大方,樂於幫助窮人,另外,我還 要負擔羅莎的生活。如此看來,小伙子也許是對的,我也想去死。在這漫長的冬日裡,我在這裡幹什麼呀!我的馬死了,而且村子裡又沒人借給我一匹。我得從豬圈裡拉出馬來,如果不是意外得馬,我就要用豬拉車了。事情就是這樣。我向這家人點點頭。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即使知道,他們也不會相信的。開個藥方是輕而易舉的,但是與這些人互相交流溝通,卻是件難事。現在,我的探診也該結束了。

人們又一次讓我白跑一趟,對此,我已習慣了。這個區的人總是在夜裡來按門鈴,使我備受折磨。然而這次卻還 要搭上羅莎。這個漂亮的姑娘,多年來生活在我家裡而沒有得到我多少關心——這個代價太大了。我必須馬上認真考慮一下,以克制自己,不致對這家人發火,雖然他們不管怎樣也不會把羅莎還 給我。但當我收拾起診包,把手伸向我的皮大衣時,這家人站在一起,父親嗅了嗅手裡那杯朗姆酒,母親可能對我深感失望——是啊,大家到底想要什麼呢?——她滿眼淚水,緊咬嘴唇;他姐姐擺弄着一塊血跡斑斑的手帕,於是我準備在必要的時候承認這小伙子也許真的病了。我向他走過去,他對我微笑着,好像我給他端來了最美味的湯——啊,這時兩匹馬都叫了起來,這叫聲一定是上面所安排,用以幫助我檢查病人——而這時我發現:的確,這小伙子是病了。在他身體右側靠近臀部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手掌大小的傷口,玫瑰紅色,有許多暗點,深處呈黑色,周邊泛淺,如同嫩軟的顆粒,不均勻地出現淤血,像露天煤礦一樣張開着。這是遠看的情況,近看則更為嚴重。

誰會見此而不驚叫呢?在傷口的深處,有許多和我小手指一樣大小的蟲蛹,身體紫紅,同時又沾滿血污,它們正用白色的小頭和無數小腿蠕動着爬向亮處。可憐的小伙子,你已經無可救藥。我找到了你碩大的傷口,你身上這朵花送你走向死亡。這家人都很高興,他們看着我忙這忙那,姐姐把這情況告訴母親,母親告訴父親,父親又告訴一些客人。這些人正踮着腳尖,張開雙臂以保持平衡,從月光下走進敞開的門。「你會救我嗎?」小伙子如泣如訴地悄聲問我,傷口中蠕動的生命弄得他頭暈目眩。我們這裡的人就是這樣,總是向醫生要求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已經喪失了舊有的信仰,牧師閒居家中,一件接着一件撕爛他們的法衣,而卻要求醫生妙手回春,拯救萬物。那麼,隨他們的便吧:我並非不請自到,如果你們要我擔任聖職,我也就只得順從。我一個年邁的鄉村醫生,女傭被人搶去了,我還 能企望什麼更好的事情呢!此時,這家人以及村子裡的老者一齊走過來脫掉了我的衣服;一個學生合唱隊在老師的帶領下站在屋前,用極簡單的聲調唱着這樣的歌詞:

「脫掉他的衣,他就能醫,

若他不醫,就致他於死地!

他只是個醫生,他只是個醫生。」

然後,我被脫光了衣服,用手指捋着鬍子,側頭靜觀着眾人。我鎮定自若,勝過所有的人,儘管我孤立無援,被他們抱住頭、抓住腳、按倒在床上,但我仍然這樣。他們把我朝牆放下,挨着病人的傷口,然後,都退出小屋,並關上了門;歌聲也嘎然而止,雲塊遮住了月亮,暖暖的被子裹着我,馬頭在窗洞裡忽隱忽現地晃動着。「你知道,」我聽見有人在耳邊說,「我對你缺乏信任,你也不過是在某個地方被人拋棄了而不能自救。你沒有幫我,反倒使我的病榻更小。我恨不得把你的眼睛挖出來。」「不錯,」我說,「這是一種恥辱。但我現在是個醫生,你要我怎樣呢?相信我,事情對我也不容易。」「難道這樣的道歉就會使我滿足嗎?哎,也許我只能這樣,我一向都很知足。帶着一個美麗的傷口我來到人世,這是我的全部嫁妝。」

「年輕的朋友,」我說道,「你的缺點是不能總攬全局。我這個人去過附近所有的病房,我告訴你,你的傷並不那麼可怕。傷口比較深,是被斧子砍了兩下所致。許多人將半個身子置於樹林中,卻幾乎聽不到林中斧子的聲音,更不用說斧子向他們逼近。」「事情真是這樣嗎?還 是你趁我發燒在欺騙我?」「確實如此。請帶着一個工職醫生用名譽擔保的話去吧。」他相信了,安靜下來不再做聲。然而,現在是我考慮自我解救的時候了。馬匹依然忠實地站在原位,我很快收集起衣服、皮大衣和出診包,也顧不上去穿衣服。馬兒如果還 像來時那樣神速,那麼在某種程度上我就是從這張床上一下就跳上我的床。一匹馬馴服地把頭從窗戶中退回去。我把我那包東西扔進車裡,皮大衣丟得好遠,只一個袖子緊緊掛在一個鈎子上。這樣就可以啦。我飛身上馬。韁繩鬆弛下來,馬匹也沒有互相套在一起,而馬車則晃晃悠悠地跟在後面,再後麵皮大衣也拖在雪地里。「駕!」我喊道,但馬並沒有奔馳起來,我們像老人似的慢慢地駛過雪原,耳後久久地迴響着孩子門那新而謬誤的歌:「歡樂吧,病人門,醫生已被放倒在你們的床上!」

我從未這樣走進家門。我丟掉了興旺發達的行醫工作,一個後繼者搶走了它。但無濟於事,因為他無法取代我。在我家裡那可憎的馬夫正在施行暴虐,羅莎是他的犧牲品。我不忍再往下想。在這最不幸時代的嚴冬里,我一個老人赤身裸體,坐在人間的車子上,而駕着非人間的馬,四處奔波,飽受嚴寒的折磨。我的皮大衣掛在馬車後面,而我卻夠不着它,那伙手腳靈活的病人呢,也不肯動一動指頭幫我一把。受騙了!受騙了!只要被夜間的鈴聲捉弄一次——這永遠不可挽回。

(溫仁百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