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書法執筆法之二指單鈎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書法之筆法

來自網絡的圖片

書法執筆法之二指單鈎法 最近,南京博物院學者莊天明在考察了國內外史料之後,公布了其書法執筆流變的研究成果,並用大量古畫資料證明:歷代流行時間既早且久的是兩個手指執筆的二指單鈎法;現代普遍流行的五指執筆法,並非歷代傳承有序的執筆方法,而是歷史短暫的「新生事物」。這一研究成果對於書法家與書法研習愛好者意義如何?這種對於類似「標準答案」的推翻,是對書法學習者的一種解放嗎?記者採訪了莊天明先生,《執筆的流變——歷代執筆圖像匯考》一書責任編輯、書法家兼理論家徐金平,還有書法家許靜以及部分書法研習者。[1]

  書法研究者:

  五指執筆法抬高了書法門檻

  雖說關於「執筆的流變」展覽及圖書最近剛推出,莊天明先生對於執筆法的研究與實驗其實早就開始了。早在2011年的4月間,記者就曾在蘭苑為崑曲演員等舉辦的書法特訓班上,親耳聽到莊老師對執筆的歷史的知識普及,提出只要你覺得舒適,大可採取二指或三指法握筆,這樣古已有之,實際上也更加靈活方便。轉眼近四年過去,關於對書法執筆的認識終於有了展覽與圖書的形式,面向大眾推廣。而這究竟有沒有改變五指執筆法這一現代書法練習的「標準答案」呢?莊天明介紹說:「其實現在在書法專業人士當中,對二指、三指執筆法的認識已經相當普遍了,但是在教科書、字典當中,五指執筆法仍是定選,沒有改變。要想讓更多的人了解、認可這一點,就必須改寫教科書、字典。」

  徐金平也認為:「五指執筆法太狹隘,也太難了。這大大抬高了練習書法的門檻,對書法教學也形成障礙。這讓孩子們也形成一個錯覺,覺得這書法不是一般人能寫的。你手拿毛筆抖呵抖呵的,怎麼能堅持寫下去呢?你為什麼不能改用二指、三指執筆法?這好比讓一個人還不會加減就直接去乘除。當然,有些時候我們也可以採用五指執筆法,這種執筆法還是有它特別的用途,但你要記住的是它不是唯一。」

  書法家:

  其實表達比執筆更重要

  書法家許靜曾為不少名導演的電影題寫片名,她本人也嘗試過不少實驗書法,用「拖把」大的毛筆寫字對她來說也很平常。「小時候練習書法的確也是用的五筆執筆法。至今我寫小楷的時候還是用這種方法,但是大筆的時候用抓,再大的筆是握,總之怎麼舒服怎麼來。我認為怎樣執筆並不重要,表達才是更重要的。」

  許靜平時也做書法教學。她透露莊天明老師也曾來到她這裡,嘗試讓孩子們練習二指或三指執筆法。「這裡有個執筆習慣問題。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也早就有了五指執筆的習慣,要他改掉還真有點難度。但是還從未練習過書法,沒有書法基礎的人用二指、三指連續書法的確可以更方便。我覺得在教學上應該不刻意要求遵守某種執筆方法,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執筆習慣來,更注重表達的效果。」

  練習者:

  吐槽「五指、如握雞蛋、筆不能斜……」

  關注書法史的人大多知道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回憶起兒時練習書法的經歷,不少書法愛好者連呼上當,連上面這個故事也是個誤區。在出版社工作的俞女士說:「真正懂書法的老師,有些老師也是亂教。特別強調一定要握緊毛筆,還會突然從身後抽走小孩子手裡的毛筆,就是為了檢查是不是握得很緊。還有開始練字時,手心握個雞蛋再執筆……至少要豎着握毛筆,不能斜着。其實小時候常練習楷書,多用中鋒,所以毛筆和紙是垂直的。但是行書草書就無所謂了,本身運筆自由,筆肯定是斜着的……我也是到南京工作之後,遇到一個懂書法的同事,才弄懂了很多原來被誤導的問題,唉,開蒙太晚。」

  而問及執筆法,大多數人也形成一個標準答案,那就是五指執筆法。華先生默誦:「大拇指和食指上端揑住筆,無名指和小拇指在下端內側抵住,中指在中部外側穩住。手心留出空間,雞蛋大。」蘇女士說:「這導致我小時候拿筷子的方式都有點變態。」只有極少數書法研習者對此有不同觀點。吳先生說:「握筆沒有硬性規定,字寫好就行。」

  但願這次對毛筆執筆法歷史研究成果的展示,能打破書法教學與練習上的某種藩籬。[2]

□金陵晚報記者 肖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