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乳根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乳根穴位於胸部足陽明經上,陽明經乃多氣多血之經,本穴位於乳房根部,有理氣活血、通經下乳之功,可治療乳房病,是治療乳房疾患及心前區疼痛的主穴。乳根穴有通乳化瘀,宣肺利氣,降逆定喘、消癰催乳,燥化脾濕的作用。

穴位位置

仰臥位,男性在乳頭下1肋,即乳中線與第5肋間隙的相交處取穴;女性在乳房根部弧線中點處取穴。

乳根穴的名詞解釋

乳根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 別名:薛息穴。

1、「乳根穴」:「乳」,乳房,即此處穴位所在的部位;「根」,本的意思。

2、「乳根」的意思就是說此處穴位是乳房發育的根本。

3、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經脈氣血下行而來,由於氣血物質中的經水部分不斷氣化,加之膺窗穴外傳體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氣血物質實際上已無地部經水,而是火生之土。

4、由於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結實,對乳上部的肌肉物質(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乳根穴」。

5、「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為停駐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駐,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乳根穴的意義

胃經中的脾土物質在此屯駐。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脾土微粒及氣化之氣。

運行規律

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內外,氣化之氣循胃經疏散。

主治疾病

1,乳根穴主治乳癰、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2,乳根穴主治胸肺、乳房等疾患:如胸痛、膺腫、咳逆、哮喘、乳癰、乳痛、乳少、嘔吐、呃逆、食噎、霍亂轉筋、難產、胎衣不下等。

3,現代又多用乳根治療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肋間神經痛等。

4,乳根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少乳,乳癰;以及肋間神經痛,乳腺炎等。

5,乳根穴主治咳嗽,氣喘,胸悶,胸痛;乳汁少,乳癰,乳癖。

6,主治乳癰、乳少等症,均用灸法。

7,婦產科系統疾病:乳汁不足,乳腺炎;

8,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

9,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穴位配伍

1,庫房穴與乳根穴為調節乳肌的二個重要穴道,若單純為胃氣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細小或乳房下墜,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療有奇效。

2,乳根穴配少澤穴、足三里穴,治產後乳汁不足。

3,乳根穴配少澤穴、足三里穴、血海穴,有補益氣血,化生乳汁的作用,主治產後乳汁不足。

4,乳根穴配膻中穴、少澤穴,治乳房腫痛。

5,乳根穴配膻中穴、內關穴,治心前區疼痛。

6,乳根穴配乳中穴俞府穴,有降氣化痰,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哮。

7,乳根穴配少澤穴、膻中穴治乳癰;

8,乳根穴配少澤穴、足三里穴治乳少。

治法

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直刺0.4寸。一般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向外斜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乳房。

注意:不宜深刺,以免導致氣胸。

艾炷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注意:禁直接灸。 [1]

乳根穴的療法原則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乳根穴的特效按摩

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壓乳根穴,每天早晚各按揉3—5分鐘,對乳癰、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療效。

乳根穴的艾灸療法

用艾條雀啄灸灸治乳根穴10分鐘,一天一次,可以治療乳腺炎、乳汁不足等。

乳根穴的拔罐療法

以火罐拔乳根穴,留罐5—10分鐘,至潮紅髮熱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療乳腺增生,胸痛等病症。

乳根穴的刮痧療法

讓刮痧板的邊緣向刮拭的方向傾斜,用面刮法由內向外刮拭乳根穴,以潮紅微出痧即可。隔天一次,可以治療乳腺炎,乳癰等。

乳根穴的按摩手法與技巧

1、正坐或仰臥,用大拇指或者食指,輕捏乳頭揉轉。

2、或者用食指的指腹按壓乳頭,會有一種又麻又癢的感覺。

3、同時按揉左右兩乳頭,每次輕揉2分鐘,然後按摩乳根穴3分鐘。

按摩功效 長期按摩,可以改善胸痛、肋間神經痛等。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