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乾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乾佑鎮是柞水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旬公路、西康鐵路縱貫全境。全鎮轄7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4個居民小組,總面積96平方公里,總人口20250人。[1]

經濟狀況

乾佑鎮依託位居縣城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建成了一批養殖業、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2002年底,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500萬元,實現企業總收入433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2860萬元。

同時該鎮按照"放心、放膽、放手"的六字原則,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如雨後春筍,城區鬧市更是門店林立,商家雲集,市場日益活躍,年上繳稅金逾百萬元。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林特產品眾多,除了"露仁"之說的核桃,"貢品"之譽的大紅板栗外,天麻、香菇、黑木耳、獼猴桃等林特產品遠近聞名,尤其是核桃、板栗、黑木耳等三大產品,不僅享譽國內,而且還出口創匯,年產量分別達到200噸、300噸和50噸。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展。鄉村公路直通7個行政村,其中5個村通柏油路。城鎮建設面貌日新月異,老城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三縱六橫十二巷"主骨架。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基本到位,城區常住人口增加到 2萬人,初步形成園林式旅遊山城雛形。[2]

歷史面貌

位於柞水縣境西南部,縣城及其周圍,原為城關公社,1984年根據古乾佑縣、乾佑巡檢司,改為乾佑鎮,由縣直轄。2015年撤銷柞水縣乾佑鎮,設立乾佑街道辦事處 。

東鄰石鎮區的西川鄉,南鄰石鎮區的下樑鄉,西鄰石鎮區的七坪鄉,北鄰營盤區的藥王鄉。面積44.4平方公里,2829戶,10525人(1990年戶口普查數,下同)。轄城關、石鎮後溝界牌灣什家灣5個行政村和乾佑鎮居民委員會,共23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乾佑鎮黨委和鎮政府駐地在柞水縣城北關。乾佑河由北向南貫穿鎮境。

鎮境內多為黃粘土,氣候較溫和,年降水量880毫米以上。有耕地2136畝,產玉米、小麥、雜糧。城關、石鎮兩行政村為蔬菜種植區。有衛生所1個,小學8所,有鎮辦綜合廠、拖拉機站、水泥板預製廠(即沙石廠)各1個。柞水縣醫院和縣中醫院、縣完全中學及城關小學、幼兒園在縣城。

乾佑鎮為中國共產黨柞水縣委員會、柞水縣人民政府、柞水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縣級各部、局、事業單位所在地。有幹線公路北通西安,南抵鎮安、安康、漢中,東達商州、山陽。

境內界牌灣以北地區自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分別為杜城、杜陵、山北、咸寧(即今長安)管轄;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劃歸孝義廳。

古代孝義廳城八景--山寺曉鍾、東山懸月、城南晚渡、見龍古潭、桃園春暖、太白神井、回水旋花、五華仙峰,均在鎮境內。各景題有詩。桃園春暖詩曰:"夾岸桃花萬樹春,一灣流水倍相親。園林兩度飄紅雨,堤柳千條鎖畫濱。入境應宜忘漢代,居家豈為避秦人。勝游到此須留意,莫效漁郎再問津。"

黑溝口有銅礦。

舊縣雄關,在鎮境內紅石崖處。自宋至清末一直為兵家據守之地。兩面臨河,一面臨山,山勢陡峻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宋代曾派副都統在此鎮守。

《舊縣笳鼓》一詩曰:"舊縣雄關高建牙,朝喧鼙鼓暮吹笳。響流巨壑溪聲壯,氣薄雲霄雁影斜。山谷之中排壁壘,旌旗以外見煙霞。將軍剩有林泉興,低唱漁歌釣水涯。"

在舊縣關南100米處的乾佑河上,1981年由陝西公路局二處二隊建成現代化鋼筋混凝土梁式大橋一座,長117.8米,高4.5米,橋面寬6米。全橋共5孔,最大排洪量1100立方米/秒。橋面兩邊還有人行道,寬1.5米。[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