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哥王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哥王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痛。治瘰癧,癰腫,風濕痛,百日咳,跌打損傷。

禁忌:本品有劇毒,用時宜慎,體質虛弱者與孕婦忌服。

了哥王,屬瑞香科植物,又名南嶺蕘花地棉皮黃皮子地棉根山豆子小金腰帶、桐皮子、哥春光、雀幾麻等。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主要生於丘陵草坡或灌叢中。

了哥王始載於《嶺南採藥錄》,又名九信菜,載於《生草藥性備要》。根、莖、葉及果實入藥,有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瘀、治瘰癧、腫痛的功效。其葉片的水煮液可殺蟲,莖皮纖維可造紙、造棉,種子因含油脂可制皂,整株可作毒魚藥。[1]

藥 名

了哥王

別名

地棉皮、山豆了、九信草。

來源

為瑞香科植物南嶺蕘花Wikstroemiaindica(L.)C.A.Mey.的根。

植物形態

小灌木,高達1m,全株光滑。莖紅褐色,皮部富纖維。葉對生,紙質,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5cm,寬8—15mm;幾無柄。花黃綠色,數朵排成頂生的短總狀花序;花被筒狀,頂端4裂;雄蕊8,2輪;子房橢圓形,頂部被毛,柱頭大,近球形。漿果卵形,長約6mm,熟時鮮紅色。花期5—9月,果期6—12月。

生於村邊、路旁、山坡灌叢中,主產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湖南、貴州。

採制

秋至春初採挖,洗淨曬乾,經多次蒸曬去毒後用。

性狀

根長圓柱形,彎曲,老根常有分支,長達4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有支根痕和不規則淺縱皺紋及橫裂紋,老根有橫長皮孔。質堅韌,斷麵皮部類白色,厚1.5—4mm,強纖維性,與木部分離,撕裂後纖維呈綿毛狀。味微苦甘,而後有持久的灼熱不適感。

加工炮製

第1步莖葉可搗爛外敷或擠汁外塗。

第2步根可蒸熟,切片,曬乾。

第3步莖葉洗淨,陰乾,切段,備用。

功效與作用

主治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痛。治瘰癧,癰腫,風濕痛,百日咳,跌打損傷。

功效

清熱解毒:了哥王味苦辛、性寒,有清熱解毒功效,常用治療瘡,蛇咬傷等證。正如《南寧市藥物志》所曰:「了哥王殺蟲解毒,消腫止痛,清熱瀉下,治麻風,梅毒,癰瘡,無名腫毒。」

消毒散結:《福建民間草藥》曰:了哥王「消堅破瘀,利尿逐水。」了哥王味苦辛、性寒、苦可瀉火,辛可行散,寒涼清熱,用治瘰癧、乳癰等證。

止咳化痰:百日咳為小兒痙咳,伴有吸氣回聲為特點。病情遷延,長達百日,故名。多發冬春季節。時行疫毒,侵襲於肺,肺氣失宣,氣鬱化熱,釀而成疾,痰阻氣道,氣逆而咳。了哥王辛可宣肺,苦燥化痰,寒涼清熱,故有祛痰止咳功效,用治百日咳,最為有效。

瀉下通便:素體陽盛,或飲酒過多,或過食辛辣厚味,或熱病之後,或肺燥,肺熱下移大腸,均可致腸胃積熱,耗傷津液,腸道乾澀,燥結熱秘。了哥王苦降瀉下,寒涼清熱,辛可行氣,瀉下通便之功。正如《醫學入門·便燥結》所曰:「燥屑少陰津液不足,辛以潤之,結屬太陽有燥糞,苦以瀉之。」

祛風除痹:了哥王辛散風熱,苦燥除濕,寒涼清熱,用治熱痹、鶴膝風、麻風等證。

名家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瘡,手指生狗皮頭。可撕皮扎之。"

嶺南採藥錄》:"葉和鹽搗爛外敷。能去皮膚紅黑瘀血,拔毒消腫。"

南寧市藥物志》:"殺蟲解毒,消腫,止痛,清熱,瀉下。治麻風,梅毒,癰瘡,無名腫毒,風濕痛,肺癆,痧氣,百日咳,痢症。"

廣西中藥志》:"葉,搗爛加油敷跌打,癰腫(無油會起泡)。"

了哥王的藥理作用

抑菌。根莖皮的水煎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也有抑菌作用。葉的水煎液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及傷寒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抗癌。根莖皮的水煎液對小鼠淋巴肉瘤一l號腹水型抑制率達45.5%。對小鼠子宮頸癌--14號及小鼠肉瘤一l80也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生長的抑制率達97%;對淋巴細胞白血病一388的T/C值為l80%,有明顯的抗癌活性。

利尿。南蕘甙對狗有利尿作用,其有效劑量為2—4毫克/公斤。

止咳祛痰。羥基芫花素有止咳祛痰作用。

毒性反應。根皮對皮膚有刺激作用,所含樹脂有強烈的導瀉作用,內服需要久煎,中毒時有強烈的嘔吐及腹瀉。解救方法可以洗胃,飲濃茶,服活性炭及鞣酸蛋白,大量飲用鹽水及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也可用肉桂、甘草、防風煎水服

鑑別應用。敗醬草與了哥王均有清熱解毒功效,常用於瘡癰結腫。敗醬草偏於化瘀排膿,了哥王偏於散結消腫;前者入里治腸癰,肺癰,後者走表治皮膚療瘡癤腫。二藥功同實異,用之當取所長。

了哥王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子,有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苦,寒,有毒。"

【歸經】

歸肺、胃經。

了哥王配伍應用

金銀花:銀花性寒味甘,氣味芳香,既可清風溫之熱,又可解血中之毒,偏於透上身之熱;了哥王味辛苦性寒,辛散疏風,行氣活血,散結止痛。二藥合用治療療瘡癤腫,散風清熱,活血散結,解毒瀉火,相輔相成,其功倍增。

白茅根: 白茅根性寒味甘,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了哥王性寒味苦,寒涼清熱,苦降瀉火。二藥合用,治療蟲蛇咬傷,清熱涼血,利尿解毒,有化險為夷之妙。

牡蠣:牡蠣善化痰軟堅,清熱除濕;了哥王辛可行散,寒涼清熱,苦燥勝濕;二藥合用治療瘰癧,軟堅散結,行氣活血,主痰核瘰癧,其效甚佳。

蒲公英:蒲公英與了哥王均為清熱解毒要藥,蒲公英苦甘寒,善消癰散結,了哥王苦辛寒,善苦降瀉火,二藥合用,寒可解陽明之熱,辛可疏肝理氣,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瘀解癰消,常為外科所選用。

配桔梗:桔梗辛散苦泄,宣通肺氣,祛痰止咳;了哥王寒涼清熱,苦燥化痰,二藥合用,疏風清肺,化痰止咳,用於zJ')L百日咳,有止痙咳之效。

麥冬:麥冬味甘微苦微寒,生津潤燥,了哥王味苦辛,性寒涼,苦可瀉火,辛可行氣。二藥合用,治積熱腸燥便秘,前者生津潤燥,增水行舟,後者辛散行氣,瀉下通便,以通為本,相須相使,便秘必解。

接骨草:了哥王與接骨草治療鶴膝風,二藥相合,取其苦辛,苦可燥濕,辛可行散活血,補腎虛,壯筋骨,扶正祛邪,消陰疾,治鶴膝風多寒者。

配蒼耳子:蒼耳子善祛風邪,了哥王活血殺蟲,二藥合用,疏散風熱,殺蟲拔毒,用治麻風惡肉死肌,其效甚佳。

了哥王的附方

治痰火癧(腋下鼠蹊生核瘡或四肢掣攣疼痛):了哥王葉五錢,加入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治鶴膝風:南嶺蕘花、接骨草。水煎,對酒服。(《湖南藥物志》)

治療瘡腫毒;跌打損傷,蛇蟲咬傷,小兒頭瘡:鮮了哥王莖葉,搗爛外敷或擠汁外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瘡瘍,乳癰:了哥王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章藥》)

治無名腫毒:丁哥王葉,搗爛,加米酒少量,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跌打損傷:了哥王根二層皮1g,研粉製成蜜丸,每日服1丸。《全國中草藥匯編

肺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淋巴腺炎,急性乳腺炎,蜂窩組織炎,風濕性關節炎:了哥王根皮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每天1—2次,兒童酌減。《全國中草藥匯編》

治淋巴結核,哮喘,腮腺炎,百日咳,扁桃體炎:了哥王干根三至八錢,久煎去毒後內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瘰癧初起:鮮了哥王根第二重皮和紅糖搗爛敷患處,並取了哥王根一兩,水煎服,日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肝硬變腹水:鮮了哥王根第二重皮一兩(蒸熟),紅棗十二粒,紅糖一兩,共搗為丸,如綠豆大,用開水送服五至七粒,日服一次。本品藥性劇烈,服後有嘔吐和腹痛、泄瀉的副作用。體弱和晚期患者忌用。(《福建民間草藥》)

治風濕骨痛,亦治麻風:每天用了哥王根三錢,雞肉四兩,加適量水燉七小時,一次服下。(《嶺南草藥志》)

治股陰疽:鮮了哥王根二重皮,搗爛調酒外敷。(《福建中草藥》)

治瘡瘍成膿未潰:了哥王根皮適量,搗爛,敷瘡四周,留孔排膿。(礦西中草藥》)

拔槍彈及竹刺入肉:了哥王根和黃糖,搗爛外敷。(江西《草藥手冊》)

治蛇、蜈蚣咬傷:了哥王根九蒸九曬,每服用五錢至一兩,煎水溫服。(《嶺南草藥志》)

了哥王的副作用

本品有毒,大量生產宜注意,以免引起中毒。內服需久煎(4小時以上),可減低其毒性,中毒時出現劇烈嘔吐、腹瀉。解救方法:先洗胃,後飲濃茶,服活性碳或鞣酸蛋白;大量飲鹽水或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針刺上脘、中脘、足三里穴位。對症治療。亦可用桂皮3g,或甘草、防風各6g水煎服解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宜久煎4小時以上),6—9克。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南寧市藥物志》:「本品有劇毒,用時宜慎,孕婦忌服。」

體質虛弱者忌服。

藥材用根需炮製蒸熟、切片、曬乾。

視頻

參考文獻

  1. 蘋果綠. 了哥王的功效與作用. 2013-12-14. 

u=2554988893,1386755630&fm=26&gp=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