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中華草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中華草龜
圖片來自波奇網

烏龜(學名:Mauremys reevesii)是龜科、擬水龜屬爬行動物。頭小,不及背甲寬的1/4,頭頂前部平滑,後部皮膚具細粒狀鱗;吻端向內側下斜切,喙緣的角質鞘較薄;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於90°。背甲較平扁,具3條縱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間均具蹼,具爪。尾較短小。背甲棕褐色,腹甲及甲橋棕黃色,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頭部橄欖色或黑褐色;頭側及咽部有喑色鑲邊的黃紋及黃斑,並向後延伸至頸部。雄性個體幾乎整個呈黑色,有異臭,雌龜背甲棕褐色。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進食也餓不死。主要分布於日本、朝鮮、韓國、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較小的桑達島)、帕勞、中國。

形態特徵

烏龜雄性背甲長94-168毫米,寬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長73.1-170毫米,寬52-116.5毫米。頭中等大小,頭寬約為背甲寬的1/4-1/3;頭頂前部平滑,後部被以多邊形的細粒狀小鱗;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顎,並向內側下方斜切;上喙邊緣平直或中間部微凹;鼓膜明顯。背甲較平扁。有3條縱棱,雄性成體棱弱。頸盾小,略呈梯形,後緣較寬;椎盾5枚,第一枚五邊形,寬長相等或長略大於寬,第二至第四枚六邊形,寬大於長;肋盾4枚,較之相鄰椎盾略寬或等寬;緣盾11對;臀盾1對,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數超過正常數目。甲橋明顯,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變異殊大。腹甲平坦,幾與背甲等長,前緣平截略向上翹,後緣缺刻較深,前寬後窄;雄性腹甲的後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緣較長,似呈楔形;腹盾縫>股盾縫>胸盾縫>喉盾縫>肛盾縫>肱盾縫。四肢略扁平。前臂及掌跖部有橫列大鱗;指、趾間均全蹼,具爪,尾較短小。

頭骨有一骨質顴弓;方軛骨與眶後骨,軛骨相切接;頂骨前緣平截,後端延伸至上枕骨末端;上枕骨脊後部略為上翹;鱗骨後部成銳角。上顎咀嚼面中等,無中央嵴。骨質內鼻孔位於眼眶後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於90度;冠狀骨與下顎長之比為1:2.8。椎板8枚,略呈六邊形,有的幾呈矩形;肋板8對;緣板11對。腹甲與背甲以骨縫連接,甲橋弱。有較發達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仲達肋板外緣;肱胸盾縫橫切於內腹板後部1/4或更少。生活時,背甲棕褐色,雄性幾近黑色。腹甲及甲橋棕黃色,雄性色深。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塊,有時腹甲幾乎全被黑褐色斑塊所占,僅在縫線處呈現棕黃色。頭部橄欖色或黑褐色;頭側及咽喉部有暗色鑲邊的黃紋及黃斑,並向後延伸至頸部,雄性不明顯。四肢灰褐色。雄龜有異臭。染色體數2n=52。

生活習性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進食也餓不死。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在10℃以下時,即靜臥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20℃以上怕熱,躲在深水淤泥中。

烏龜的生長較為緩慢。在常規條件下,烏龜生長速度為:一齡龜體重多在15克左右,二齡龜50克,三齡龜100克,四齡龜200克,五齡龜250-350克,六齡龜400克左右。雄龜生長慢,性成熟最大個體一般在750克以下。

外觀特徵

烏龜體為長橢圓形,背甲稍隆起,有3條縱棱脊棱明顯。頭頂黑橄欖色,前部皮膚光滑,後部其細鱗[1]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本州、九州)、朝鮮、韓國、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較小的桑達島)、帕勞、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香港、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台灣等地;在在廣西各地均有分布,而以玉林、博白和邕寧等地數量較多。歐洲、美洲等地有引種。

繁殖方式

自然條件下5齡烏龜開始成熟,7齡成熟良好。從體重看一般雄龜150克,雌龜250克性開始成熟。每年長江流域一般4月底開始產卵至8月底,5-7月份為產卵高峰期,一年中雌龜可產卵3-4次,每次隔10-25天,每次產卵5-8個,水溫、氣溫27-30℃最佳,超過35℃,則停止產卵。烏龜的產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選擇穴位。到處爬行,以選擇土質疏鬆有利於預防敵害的樹根旁或雜草中。土壤的含水量約為5-20%。第二階段挖穴。卵穴口徑約為3-4厘米,穴身稍有傾斜,深約8-9厘米。第三階段產卵。把卵產在穴中,產後把土蓋滿卵穴時,再用整個身體後半部腹板用力壓實。整個生殖過程約8小時。卵產下約30小時殼上方有一白點,即為受精卵,產後30天,受精卵變成淺紫紅色,70天後卵殼變黑。

卵長橢圓形,堅硬,灰白色,卵徑27-38毫米×13-20毫米。整個卵孵化需80-90天稚龜才能出殼,幼龜出殼後即能入水,獨立生活。烏龜孵出的雌雄性別由溫度控制,當溫度為25℃時孵化之幼龜為雄性,溫度在28℃以上孵出的幼龜為雌性。烏龜壽命究竟有多長,一般能活100年。據有關考證也有300年以上的,有的甚至過千年。

養殖技術

池塘水域要求

在向陽避風的地方選擇一塊面積約2畝、四方塘塊,塘邊用水泥石頭砌岸,設防逃裝置反坑型。塘邊周圍栽高大喬木闊葉樹。塘中央放亂石、土墩、綠地,供烏龜活動曬太陽用。

投放密度

初次投放以2齡龜苗為佳,每畝水面可投放3000-6000隻,水體以清水0.5米深為佳,每15d換一次清水。投料以素葷搭配、以素為主,每周投放2次,一般在上午8-9時投料,每次每隻烏龜20克標準。投放密度每三年分塘,25%出來直到分塘達到50%。6年後不必再分,產下小龜再次分塘。因為小龜在淺水中宜生長,成年龜在2-3米深水生活適宜。

管理要點

餵食小魚、小蝦、螺絲、生瘦肉等有營養的食物。小龜要把生的小魚、小蝦等切細後餵。不能餵熟的瘦肉、肥肉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消化不良,要生病的。烏龜一年有二個時期:一是生長期,溫度15℃以上,大約在5-10月份,從烏龜開始進食到停止進食這個時期叫烏龜生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它需要曬太陽,所以前面講到塘的中央要亂石、土墩、綠地。這段時間換水要勤,一周換一次。二是冬眠期,大約在11月份-翌年4月份,溫度在15℃以下,逐漸停止進食,就開始進入冬眠期了。冬眠時也不能離開水,否則就會失水生病而死。進入冬眠期塘溫不宜太高,0-5℃,這樣烏龜就不太活動,減少消耗體能。如果溫度太高,烏龜一直在活動,大量消耗體能。這段時間烏龜也需要曬太陽,塘溫不能太低,冰凍時水可以加深點。換水可以儘可能少些,甚至不換。

物種文化

李時珍說:「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龜。」在中國古代,人們一直將龜、龍、麟、鳳看成四大生靈 [13] ,古人以龜為靈物,《禮記·禮運》云:「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秦漢以前,烏龜一直被視為「靈物」或「吉祥之物」,所以時至今日,仍有保護烏龜,或放生或不食烏龜的習慣,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如作為藥用例外。

提起烏龜,人們往往把它當作罵人之詞,如「烏龜王八蛋」,其實這是不公平的,烏龜在古代非常受人們的尊敬。商朝時十分迷信,盛行龜卜,上至帝王出征、登基,下至百姓問病、生男生女,都用龜殼占卜,龜殼留下的卜辭就是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龜能將頭尾四肢藏於甲內,故有六藏之說。鱉則無此特點。

有一個荒唐的傳說,江湖居住兩大家族,即蛇與龜,龜、蛇原是兩家和睦相處的鄰居,互不傷害。有一年一對年輕龜成家,龜婦出於貴府家庭,又懶又好色,雄龜外出辦事,雌龜耐不住寂寞,和雄蛇私通。當雄龜回家後發現雌龜與雄蛇的不正當關係,非常氣憤,為了報復,每次出行便灑毒尿於通道,致蛇中其毒,蛇亦報復,也灑毒尿,令龜夫中毒,蛇龜均亡。許多年後,龜蛇的後代都改變了本來面目,龜頭和蛇頭相似,烏蛇不烏,肚皮不白,龜色由土黃變烏,稱烏龜。

龜的花紋和蛇的花紋很相似。現在龜蛇共存,同洞穴。《說文解字·卷十三-龜部》在解釋時,雲「龜,舊也。外骨內肉者也。從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鱉之類,以它為雄。象足甲尾之形。凡龜之屬皆從龜。」這裡的「它」是個通假,通蛇。廣肩無雄,是說肩部外形寬闊,同類中沒有雄性,要想生後代就得找條公蛇。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的玄武就是蛇和龜在耍流氓的形象,也就是說龜之父不是龜,而雌龜是與另類交配,所以罵人王八蛋、龜兒子,就是雜種。正因為龜蛇有如此一說,所以龜身的氣味類於蛇,蛇乃鼠的天敵,龜假蛇威,鼠嗅覺靈敏,龜爬行一次,腥臭味可保持數月乃至數年,難於消失,所以龜克鼠,鼠懼龜。

在中國的民俗里,人們是不吃烏龜肉的,因為龜乃四大神靈之一,所以,人們仍有放生烏龜的習俗。民俗宴請賓客也不能用龜肉招待客人,否則就是對客人的大不敬。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僅限野外種群)

列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三批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現狀

由於棲息地環境質量下降,棲息地遭破壞,被亂捕濫殺,野生自然資源量日漸減少。

保護建議

加強宣傳教育,讓群眾認識和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限制捕捉和出售,特別是在繁殖季節嚴禁捕殺食用。 保護其棲息繁殖環境,保證其自然增殖。 加快發展人工養殖、增殖放流,補充自然種群。

參考來源

  1. 中華草龜波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