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爭先恐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爭先恐後

爭先恐後,漢語成語,【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比喻搶着向前,唯恐落後。[1]

出處 

《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示例】:

1.明.唐順之《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於此之時,彬彬雅雅,爭先恐後,何其盛耶!」

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五二回:「原來這位夫人,向來莊重寡言,治家嚴肅,家人們對了夫人,比對了督辦還懼怕三分,所以一聽了這話,便都爭先恐後的去了,督辦要阻止也來不及。」

3.梁啓超《各省濫鑄銅元小史》:「利之所在,孰肯相讓,於是爭先恐後,百事廢置,而惟鑄銅元之為務。」

4.巴金《旅途隨筆.省港小火輪》:「船到了廣州,每個客人爭先恐後地上岸,扶梯上變得格外擁擠了。」亦作「恐後爭先」。

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六八回:「況且他跑的又一點沒有規矩,不似上海只靠左邊走,便沒有碰撞之虞;他卻橫衝直撞,恐後爭先。」

6.郭沫若《女神.心燈》:「有幾個小巧的紙鳶正在空中飛放,紙鳶們也好像歡喜太陽:一個個恐後爭先,爭先恐後,不斷地努力、飛揚、向上。」亦作「爭前恐後」。

7.許地山《桃金娘》:「大家一聽金娘要回來,好像吃了什麼興奮藥,都爭前恐後地搭竹架子,把各家存着的茅草搬出來。」

8,清·張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直搶上來。」


外文翻譯 

【英文】:rush off to the front

【法文】:à l'envi

【德文】:miteinander um etwas wetteifern

相關成語 

近義詞】:力爭上遊爭前恐後

反義詞】:退避三舍

典故 

春秋後期,晉國有個很有名的駕馭能手叫王子期。有一次卿大夫趙襄子(真國國群的先人)向他學習駕車的技術,但學習沒多久,就自以為了不起啦,便要同王子期比比高低。

比賽開始了,趙襄子剛反車趕到平原上,就揮鞭催馬,同王子期雙雙飛快地追趕起來。一開始趙襄子遙遙領先,可越跑他的車越慢,結果,他接邊換了3次馬,還是遠遠地落在了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子不高興,便把王子期叫到跟前,責備道:你教我駕車,為何不把技術全都教給我?

王子期解釋道:我的技術都毫無保地全教給您了,可您在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要讓馬和車協調一致,套上車轅,寬要合遷,要讓馬感到舒服。同時,駕車的人要特別注意馬跪的慰問,不斷加以調整,這樣馬才能跑得快,跑得遠。接着,王子其又具體地指出趙襄子的毛病,說:「在比賽中,當您跑在前面的時候怕我趕上您,沁您落在後面的時候又拼合想追趕上我,總是把注意力入在我身上,試問,您哪裡還有心思來駕車呢?這就是您落後的原因。」

趙襄子虛心接受了王子期的批評,並認真按照王子期的指點練習駕車技術,於成為一個駕車能手。

根據這個故事,後赤人們引出爭先恐後這個成語,原指做事不能分神,要全力以赴。 [2]

視頻 

成語故事 第235集 爭先恐後

參考資料 

  1. 爭先恐後 國學大師
  2. 爭先恐後 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