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于成龍(清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于成龍
圖片來自知乎網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于成龍

別 名:老于成龍、於清端公、於青天、於青菜

字:北溟

號:于山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山西汾州府永寧州來堡村

出生日期:1617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1684年5月31日

主要作品:《於清端政書》

主要成就:治理各地,為官有方

人物簡介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賜諡「清端」。有《於清端政書》八卷等著作傳世。

于成龍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為「清官第一」。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于成龍遠祖於伯達、於建中、於仕賢在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遷至石州(今呂梁市離石區)白霜里村,在這裡度過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漫長歲月。於仕賢生於淵,於淵生於坦等四子。於坦,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進士,官至巡撫。

正德元年(1506年),其宗族一脈於素家族,遷居到石州北鄉距城30公里的來堡村。於素生於恩等四子,於恩生於采等四子,於采生於時煌等四子。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八月二十七日,於時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龍。不久,田氏病逝,父親繼配李氏。于成龍和繼母關係很融洽,家庭和睦。

人物經歷

1506年,其宗族一脈於素家族,遷居到石州北鄉距城30公里的來堡村。於素生於恩等四子,於恩生於采等四子,於采生於時煌等四子。

1617年八月二十七日,於時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龍。不久,田氏病逝,父親繼配李氏。于成龍和繼母關係很融洽,家庭和睦。

1639年,于成龍參加鄉試,省城太原考場考官公然行賄受賄,徇私舞弊。于成龍在考卷上痛陳時弊,直抒胸臆。結果正榜無名,勉強考取了個副榜貢生。副榜貢生相當於備取生,不算中舉,但可以直接參加會試。會試之後,于成龍以父親年老為藉口,辭去做官的機會,回到來堡村。

1651年,的鄉試中,于成龍又落榜了,這年他已經三十五歲了。

1654年,于成龍兄長於化龍病故,三子於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擔子落在他的肩上。父親於時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湯藥;繼母李氏雖健,也已暮年。長子、次子上學,全家開支很大,家資因此受窘。于成龍為了養家糊口,供子上學,整日忙於家務,再無工夫參加科舉考試了。

1658年,父於時煌病故。

1661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後準備出仕.

1661年,已四十四歲的于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着「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接受清廷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

1667年,于成龍被廣東廣西總督盧興祖、廣西巡撫金光祖等,[2]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

1669年,于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

于成龍其後在黃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于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1673年,于成龍再次舉「卓異」後,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將擢武昌知府。恰在這時,「三藩之亂」爆發了。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同時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特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

1677年,朝廷新設江防道,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防道道員,駐地黃州。

1678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

1680年,于成龍被擢為直隸巡撫。翌年蒙康熙帝召對,皇帝對他非常滿意,稱讚他為「清官第一」,下賜帑金、御馬,並御製詩歌贈送給他,以示寵幸,旋升為兩江總督(江南江西總督)。

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龍在兩江總督任上終於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終年六十八歲。

于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為之罷市巷哭,塑建雕像祭祀,贈太子太保,諡號「清端」,雍正時入賢良祠。

于成龍逝世後,南京男女老幼,商販僧侶皆痛哭流涕,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