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於文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於文斗(1843—1916),男,清朝人仕,出生在梨樹縣蔡家鎮大榆樹村。自幼聰明、好學,跟隨父親學習農耕、經商。成年後,為人正直,義氣,治業有方,乃一方名士,為縣裡的頭面人物。清光緒十二年(1886)後的20年間,曾任梨樹縣等地商會會長。創辦商號「豐聚當」,經營糧食、木材、食鹽等農貿商品,將「豐聚當」更名為「豐聚長」,成為百年的老字號。1916年11月在鄭家屯病逝,享年73歲。1921年夫人錢氏(于鳳至生母)病逝,合葬在懷德縣南崴子鄉大泉眼村。[1]

《于氏家譜》記載,其祖籍山東省登州府海陽縣司馬莊。明末清初于氏家族出了一位司馬大臣,由於為官清正廉潔,家族一直受到朝廷恩寵。咸豐年間,先人奉皇帝「招墾令」舉家到東北開發農業,在東遼河西岸的吉林省梨樹縣蔡家鎮大榆樹村落戶,開始拓荒耕種,繁衍生息。道光初年,因遼河洪災衝擊了河西莊園,于氏家族遷到河東岸的懷德縣南崴子鄉大泉眼村。後又到鄭家屯等地生活和創業。於永豐、於渼、於文斗爺孫三代在當地非常有名望。於文斗膝下有二子一女,老大於鳳彩、0於鳳翥、老三于鳳至。在培育後代上並不重男輕女,所以他把于鳳至和其他子女接到身邊,設立學館,請先生來教書。

於家靠大片開荒土地積累家業,於文斗在大泉眼村建起了「目」字形三進四合院,家裡有50多口人、60多間宅子,還有私家學堂、糧倉、浴池,大院內大多住着女性,男子基本在外經商。清同治元年(1862),在昌圖府遼源縣(今雙遼市鄭家屯鎮)建有241間宅子,創辦了「豐聚當」錢莊,經營糧棧、油坊、酒坊、皮毛行、布莊、茶莊、鐵木社、雜貨鋪、食鹽、木材、土地等多種產業,可謂富甲一方。1886年,隨着家業增大,於文斗將原西街「豐聚當」錢莊改建為「豐聚長」商號,放錢給蒙古族三喇嘛爺、八梅倫、牙石留根三個大戶人家。後來三人為籌錢抵債,把郡王爺擁有科爾沁的大片荒地抵債給於文斗哥三個。當時于氏家族的產業有鄭家屯的豐聚當錢莊(豐聚長商號)、營口的慶泰祥錢莊、奉天富裕祥總錢莊、錦州富裕祥錢莊分號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