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南餌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南餌塊

雲南餌塊是雲南省的特產。餌塊為雲南特有,是昆明市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

中文名

雲南餌塊

目錄

特點

做法

起源

特點

餌塊是雲南常見的傳統食品。

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

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

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

做法

《急就篇》有「餅餌麥飯甘豆羹」,顏師古注了一條「溲米麵蒸之則為餌」;五代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說「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現在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餌,當然也可以用機器,但仍是米蒸為飯後做,與米先磨粉榨出的米線、蒸成的卷粉都不同。餌的原料是飯米為主,若是糯米做,是「糍粑」,糯米磨粉做,是年糕,都有別於餌。

如今江浙一事,這餌塊在農村是在過年時大夥熱熱鬧鬧來做,不捏成各種花樣,在城市則製成每個寸把寬五寸長左右的小條在菜市出售,但名字就叫年糕,混於糯米製品,失了古意。

起源

餌塊的起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說法,廣西、貴州、雲南都有人稱為餌塊的發源地。

不過有個故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據說很久以前,因為知府的衙門不知道為何被火燒了,他下令三個月內所有人家不得生火做飯,突然有一個人心生一計,既然不讓我們做飯,我們就在爐子上烤粑粑吃,漸漸的這個就傳開了,又因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溲米麵蒸之則為餌」,因此人們把這個粑粑換做「餌塊」,並流傳至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