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雲狀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雲狀(cloud form)即雲的外部形狀,按雲的外形特徵結構特點和雲底高度,將雲分為三族,十屬,二十九類。其中高雲距地高度均在6千米以上,完全由冰晶組成;中雲在2.5—6千米間高空,屬於冰水混合雲;低雲高度在2.5千米以下,基本是水滴組成;直展雲的雲底與低雲相同,而其雲頂則可達對流層頂,與高雲一樣,下部為水滴,上部可為冰晶組成。

雲狀是指雲的外形特徵。包括雲的尺度,在空間的分布情況、形狀、結構,以及它的灰度和透光程度。

分類

按雲的外形特徵、結構特點和雲底高度,將雲分為三族,十屬,二十九類(見表1) [1]

。其中高雲距地高度均在6千米以上,完全由冰晶組成;中雲在2.5—6千米間高空,屬於冰水混合雲;低雲高度在2.5千米以下,基本是水滴組成;直展雲的雲底與低雲相同,而其雲頂則可達對流層頂,與高雲一樣,下部為水滴,上部可為冰晶組成。

雲狀特徵

積雲

積雲(Cu)——垂直向上發展的、頂部呈圓弧形或圓拱形重疊凸起,而底部幾乎是水平的雲塊。雲體邊界分明。

如果積雲和太陽處在相反的位置上,雲的中部比隆起的邊緣要明亮;反之,如果處在同一側,雲的中部顯得黝黑但邊緣帶着鮮明的金黃色;如果光從旁邊照映着積雲,雲體明暗就特別明顯。

積雲是由氣塊上升、水汽凝結而成。

① 淡積雲(Cu hum)——扁平的積雲,垂直發展不盛,水平寬度大於垂直厚度。在陽光下呈白色,厚的雲塊中部有淡影,晴天常見。

② 碎積雲(Fc)——破碎的不規則的積雲塊(片),個體不大,形狀多變。

③ 濃積雲(Cu cong)——濃厚的積雲,頂部呈重疊的圓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發展旺盛時,個體臃腫、高聳,在陽光下邊緣白而明亮。有時可產生陣性降水。

積雨雲

積雨雲(Cb)——雲體濃厚龐大,垂直發展極盛,遠看很象聳立的高山。雲頂由冰晶組成,有白色毛絲般光澤的絲縷結構,常呈鐵砧狀或馬鬃狀。雲底陰暗混亂,起伏明顯,有時呈懸球狀結構。

積雨雲常產生雷暴、陣雨(雪),或有雨(雪)旛下垂。有時產生颮或降冰雹。雲底偶有龍捲產生。

① 禿積雨雲(Cb calv)——濃積雲發展到鬃積雨雲的過渡階段,花椰菜形的輪廓漸漸變得模糊,頂部開始凍結,形成白色毛絲般的冰晶結構。

禿積雨雲存在的時間一般比較短。

② 鬃積雨雲(Cb cap)——積雨雲發展的成熟階段,雲頂有明顯的白色毛絲般的冰晶結構,多呈馬鬃狀或砧狀。

層積雲

層積雲(Sc)——團塊、薄片或條形雲組成的雲群或雲層,常成行、成群或波狀排列。雲塊個體都相當大,其視寬度角多數大於5°(相當於一臂距離處三指的視寬度)。雲層有時滿布全天,有時分布稀疏,常呈灰色、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較陰暗。

層積雲有時可降雨、雪,通常量較小。

層積雲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高積雲、層雲、雨層雲演變而來,或由積雲、積雨雲擴展或平衍而成。

① 透光層積雲(Sc tra)——雲層厚度變化很大,雲塊之間有明顯的縫隙;即使無縫隙,大部分雲塊邊緣也比較明亮。

② 蔽光層積雲(Sc op)——陰暗的大條形雲軸或團塊組成的連續雲層,無縫隙,雲層底部有明顯的起伏。有時不一定滿布全天。

③ 積雲性層積雲(Sc cug)——由積雲、積雨雲因上面有穩定氣層而擴展或雲頂下塌平衍而成的層積雲。多呈灰色條狀,頂部常有積雲特徵。

在傍晚,積雲性層積雲有時也可以不經過積雲階段直接形成。

④ 堡狀層積雲(Sc cast)——垂直發展的積雲形的雲塊,並列在一線上,有一個共同的底邊,頂部凸起明顯,遠處看去好象城堡。

⑤ 莢狀層積雲(Sc lent)——中間厚、邊緣薄,形似豆莢、梭子狀的雲條。個體分明,分離散處。

層雲

層雲(St)——低而均勻的雲層,象霧,但不接地,呈灰色或灰白色。

層雲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霧層緩慢抬升或由層積雲演變而來。可降毛毛雨或米雪。

碎層雲(Fs)——不規則的鬆散碎片,形狀多變,呈灰色或灰白色。由層雲分裂或由霧抬升而成。山地的碎層雲早晚也可直接生成。

雨層雲

雨層雲(Ns)——厚而均勻的降水雲層,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布滿全天,常有連續性降水。如因降水不及地在雲底形成雨(雪)旛時,雲底顯得混亂,沒有明確的界限。

雨層雲多數由高層雲變成,有時也可由蔽光高積雲、蔽光層積雲演變而成。

碎雨雲(Fn)——低而破碎的雲,灰色或暗灰色。不斷滋生,形狀多變,移動快。最初是各自孤離的,後來可漸併合。常出現在降水時或降水前後的降水雲層之下。

高層雲

高層雲(As)——帶有條紋或纖縷結構的雲幕,有時較均勻,顏色灰白或灰色,有時微帶藍色。雲層較薄部分,可以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輪廓,看去好象隔了一層毛玻璃。厚的高層雲,則底部比較陰暗,看不到日月。由於雲層厚度不一,各部分明暗程度也就不同,但是雲底沒有顯著的起伏。

高層雲可降連續或間歇性的雨、雪。若有少數雨(雪)旛下垂時,雲底的條紋結構仍可分辨。 高層雲常由卷層雲變厚或雨層雲變薄而成。有時也可由蔽光高積雲演變而成。在我國南方有時積雨雲上部或中部延展,也能形成高層雲,但持續時間不長。

① 透光高層雲(As tra)——較薄而均勻的雲層,呈灰白色。透過雲層,日月輪廓模糊,好象隔了一層毛玻璃,地面物體沒有影子。

② 蔽光高層雲(As op)——雲層較厚,且厚度變化較大。厚的部分隔着雲層看不見日月;薄的部分比較明亮一些,還可以看出纖縷結構。呈灰色,有時微帶藍色。

高積雲

高積雲(Ac)——高積雲的雲塊較小,輪廓分明,常呈扁圓形、瓦塊狀、魚鱗片,或是水波狀的密集雲條。成群、成行、成波狀排列。大多數雲塊的視寬度角在1~5°。有時可出現在兩個或幾個高度上。薄的雲塊呈白色,厚的雲塊呈暗灰色。在薄的高積雲上,常有環繞日月的虹彩,或顏色為外紅內藍的華環。

高積雲都可與高層雲、層積雲、捲積雲相互演變。

① 透光高積雲(Ac tra)——雲塊的顏色從潔白到深灰都有,厚度變化也大,就是同一雲層,各部分也可能有些差別。雲層中個體明顯,一般排列相當規則,但是各部分透明度是不同的。雲縫中可見青天,即使沒有雲縫,雲層薄的部分,也比較明亮。

② 蔽光高積雲(Ac op)——連續的高積雲層,至少大部分雲層都沒有什麼間隙,雲塊深暗而不規則。因為雲層的厚度厚,個體密集,幾乎完全不透光,但是雲底雲塊個體依然可以分辨得出。

③ 莢狀高積雲(Ac lent)——高積雲分散在天空,成橢圓形或豆莢狀,輪廓分明,雲塊不斷地變化着。

④ 積雲性高積雲(Ac cug)——這種高積雲由積雨雲、濃積雲延展而成。在初生成的階段,類似蔽光高積雲。

⑤ 絮狀高積雲(Ac flo)——類似小塊積雲的團簇,沒有底邊,個體破碎如棉絮團,多呈白色。

⑥ 堡狀高積雲(Ac cast)——垂直發展的積雲形的雲塊,遠看並列在一線上,有一共同的水平底邊,頂部凸起明顯,好象城堡。雲塊比堡狀層積雲小。

捲雲

捲雲(Ci)——具有絲縷狀結構,柔絲般光澤,分離散亂的雲。雲體通常白色無暗影,呈絲條狀、羽毛狀、馬尾狀、鈎狀、團簇狀、片狀、砧狀等。

捲雲見暈的機會比較少,即使出現,暈也不完整。我國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區,冬季捲雲有時會下零星的雪。

日出之前,日落以後,在陽光反射下,捲雲常呈鮮明的黃色或橙色。

我國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區嚴寒季節,有時會遇見一種高度不高的雲,外形似層積雲,但卻具有絲縷結構、柔絲般光澤的特徵,有時還有暈,此應記為捲雲。如無捲雲特徵,則應記為層積雲。

① 毛捲雲(Ci fil)——纖細分散的雲,呈絲條、羽毛、馬尾狀。有時即使聚合成較長並具一定寬度的絲條,但整個絲縷結構和柔絲般的光澤仍十分明顯。

② 密捲雲(Ci dens)——較厚的、成片的捲雲,中部有時有暗影,但邊緣部分捲雲的特徵仍很明顯。

③ 偽捲雲(Ci not)——由鬃積雨雲頂部脫離母體而成。雲體較大而厚密,有時似砧狀。

④ 鈎捲雲(Ci unc)——形狀好象逗點符號,雲絲向上的一頭有小簇或小鈎。

卷層雲

卷層雲(Cs)——白色透明的雲幕,日、月透過雲幕時輪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暈環。有時雲的組織薄得幾乎看不出來,只使天空呈乳白色;有時絲縷結構隱約可辨,好象亂絲一般。我國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區,冬季卷層雲可以有少量降雪。 厚的卷層雲易與薄的高層雲相混。如日月輪廓分明,地物有影或有暈,或有絲縷結構為卷層雲;如只辨日、月位置,地物無影,也無暈,為高層雲。

① 毛卷層雲(Cs fil)——白色絲縷結構明顯,雲體厚薄不很均勻的卷層雲。

② 薄幕卷層雲(Cs nebu)——均勻的雲幕,有時薄得幾乎看不見,只因有暈,才證明其存在;雲幕較厚時,也看不出什麼顯明的結構,只是日月輪廓仍清楚可見,有暈,地物有影。

捲積雲

捲積雲(Cc)——似鱗片或球狀細小雲塊組成的雲片或雲層,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象輕風吹過水麵所引起的小波紋。白色無暗影,有柔絲般光澤。 捲積雲可由捲雲、卷層雲演變而成。有時高積雲也可演變為捲積雲。 整層高積雲的邊緣,有時有小的高積雲塊,形態和捲積雲頗相似,但不要誤認為捲積雲。只有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一個或以上的,才能算做捲積雲。

① 和捲雲或卷層雲之間有明顯的聯繫。

② 從捲雲或卷層雲演變而成。

③ 確有捲雲的柔絲澤和絲縷狀特點。

判定與記錄

雲狀的判定,主要根據天空中雲的外形特徵、結構、色澤、排列、高度以及伴見的天氣現象,參照「雲圖」,經過認真細緻的分析對比判定是那種雲。判定雲狀要特別注意雲的連續演變過程。

雲狀記錄按「雲狀分類表」中二十九類雲的簡寫字母記載。多種雲狀出現時,雲量多的雲狀記在前面;雲量相同時,記錄先後次序自定;無雲時,雲狀欄空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