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互調失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互調失真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互調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系指由放大器所引入的一種輸入信號的和及差的失真。例如,在給放大器輸入混合信號後,便會產生互調失真成分。

互調失真是指由於訊號互相調製所引起的失真,調製一詞本來是指一種在通訊技術中,用以提高訊號傳送效率的技術。由於含有聲音圖像,文字等的原始訊號「加進」高頻訊號裡面,然後同時將這個合成訊號發送出去。這種將高低頻相「加」的過程和方式稱為調製技術,所合成的訊號稱為調製訊號。調製訊號除保留高頻訊號的主要特徵外,還包含有低頻訊號的所有信息。

產生互調失真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調製過程,由於一個電子線路或一台放大器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想的線性度,當不同頻率的訊號同時進入放大器被放大時,在非線性作用下,每個不同頻率的訊號就會自動相加和相減,產生出兩個在原訊號中沒有的額外訊號,原訊號如有三個不同頻率,額外訊號便會有6個,當原訊號為N個時,輸出訊號便會有N(N-1)個。可以想像的是,當輸入訊號是複雜的多頻率訊號,例如管弦樂時,由互調失真所產生的額外訊號數量是多麼的驚人!

測量原理

當音頻放大電路放大輸入頻率為F的音頻信號時,如果有下列兩個干擾信號同時作用於放大電路輸入端:

Uf1=Uf1cos2πF1t

Uf2=Uf2cos2πF2t

那麼,由於元器件特性的非線性,就會引起這兩個信號之間的互相作用,產生出一種與有用信號頻率相近的新生干擾信號。這時,經音頻放大電路聽到的除了有用信號的聲音外,還同時夾雜着哨叫聲和雜亂的干擾聲。這種由於干擾之間互相調製作用對有用信號引起的失真稱為互調失真或互調干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