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雲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雲街道縉雲縣的「城關鎮」。自從唐萬歲登封元年(696年)縉雲建縣,1314年來,五雲一直是縉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交通便捷。[1]

中文名稱: 五雲街道

別 名: 五雲鎮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6個社區、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縉雲縣五雲街道復興街154號

電話區號: 0578

郵政區碼: 321400

面 積: 59.6平方公里

人 口: 10萬餘人

方 言: 吳語金衢片

火車站: 縉雲站、縉雲西站

車牌代碼:浙K

基礎設施

隨着金溫鐵路投入營運,330國道和五玉公路拓改竣工,以五雲街道為中心,已形成向四周輻射、四通八達的交流網絡。電力坐落該街道轄區的11萬伏變電所,日供水量2萬噸的自來水廠,擁有萬餘門程控電話的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為全街道轄區經濟發展營造了優越的環境。

位置概述

街道於2011年11月23日正式揭牌成立,轄區面積59.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8140畝,轄區內有6個社區,2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0萬餘人(其中城市居民2.8萬,農村居民3.2萬)。共有黨支部102個(其中社區黨總支6個,農村黨支部24個、社區黨支部20個、企業黨支部44個、機關單位黨(總)支部8個),黨員2615個(其中農村黨員1554名,企業黨員324人)。近年來,五雲街道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富民強縣、幸福家園」工作目標,以「效率五雲、和諧五雲」為抓手,以建設「幸福五雲」為目標,着眼於建設「想幹事、能幹事、好共事、干成事」的工作文化,上下一心,攻堅克難,街道各項事業不斷進步。2012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財稅收入1.37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13元,農民人均收入10099元。曾獲得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浙江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鄉鎮、浙江省科普示範鄉鎮、浙江省生態鄉鎮、浙江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浙江省森林城鎮、浙江省商貿服務示範街道、2010-2011年度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2年被評為麗水市模範集體。

經濟概況

自唐朝武德年間建縣以來,五雲歷來就是縉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流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五雲鎮黨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憑藉優越的天時、地利、人和,遵循「奉獻、求實、廉潔、高效」的工作方針,帶領全鎮人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使全鎮兩個文明之花並蒂開,千年古鎮換新顏。1997年,全鎮農村經濟收入達2.85億元,工農業產值達2.3億元,財政收入100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09元,全鎮上下呈現一派平安、祥和、文明的新景象。被縣委、縣政府分別授予發展鄉鎮工業、開發農業、精神文明和綜合治理等項先進單位。被授予「麗水地區明星鄉鎮」稱號。

工業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1997年,全鎮鄉鎮工業已發展到329家,並在汽車摩托車配件、石雕工藝、礦產加工、熒光燈管、服裝等五大支柱待業帶動下,協調快速發展。實現工業產值2.1億元。產品質量檔次及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農業

農業綜合開發方興未艾。全鎮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業綜合開發以杜橋茶葉、雙龍黃花梨、洋潭頭大棚蔬菜等基地為重點,蠶桑、香菇、水果、中藥材全面發展。形成區域特色農業。1997年全鎮糧食產量達7124噸、蠶繭1715擔,茶葉604畝,大棚蔬菜5000平方米。農業總產值達到1810萬元。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全鎮在原有9個專業市場的基礎上,1997年又培育了杜橋名茶市場橋頭家禽市場占山木材市場。全鎮12個專業市場縣內外客商成交活躍,滿足了城鄉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所需,把地方產品推向全國各地,促進全鎮經濟蓬勃發展。2010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19.77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8.7億元,同比增長27.3%,農業總產值1.076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財政收入3.73億元,其中國稅3.01億元,地稅0.72億元。農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73元。城市功能不斷完善。13個縣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其中12個已經基本完成;新區「三橋一路一區塊」12個項目中10個已基本完成政策處理;其他8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未來規劃

工業方面。抓好安全生產,確保我鎮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及時制定《五雲鎮2010年安全生產工作計劃》,認真組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活動。開展了以確保春節、「五一」和上海世博會期間安全生產大檢查。同時,抓好「十小」行業整規工作。2010年,全鎮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家,現總計已達23家。其中,超千萬元的11家,占規模以上企業數的47.8%,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達4.3億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43.9%。三產方面。開展創建「省級旅遊強鎮」活動,帶動黃龍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景區,仙都景區為創「5A」做準備。通過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強鎮」,推動全鎮以旅遊業為依託的服務休閒業不斷形成規模,五雲鎮作為全縣旅遊集散中心的作用日趨明顯,現代物流業、社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教育業等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商貿經濟和特色專業市場日益繁榮,鎮內幾個大型的超市和摩托車市場,促進了縣城的繁榮,方便了居民。農業方面。實施農業主導產業提升工程,改造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推動傳統畜牧養殖方式轉變,開展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推廣生態畜禽規模養殖,努力保證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供應。積極引導發展茶葉產業,大力發揮市級龍頭企業杜橋茶葉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茶葉市場搬遷項目,帶動全鎮茶葉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同時,大棚蔬菜基地、茶葉基地、黃花梨基地、迎慶桃基地、浙大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專業合作社走向品牌化、科技化、規範化之路。農家樂產業已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新渠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