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十歲,我辭職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 日本家喻戶曉的爆炸頭姐姐、原《朝日新聞》編輯委員稻垣惠美子引發熱烈反響之作

★ 單身,告別大公司,沒孩子——五十歲的我,現在充滿希望

★ 我的目標是建立「沒錢也能快樂」的生活方式

我,五十歲,無夫,無子,無業。

一點也不年輕了,每天都感受到「衰老」這件事,

即使如此,我還是決定離開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公司,

離開龐大的組織,放棄高薪、社會地位和退休金,

重新以一個人的身份,

思考所謂的「生活」是什麼?「在公司工作」又是什麼?

而這一切,就從我突發奇想地燙了一個非洲爆炸頭始——

於是,我真的辭職了。那麼,結果如何呢?為了請讀者朋友們繼續往下讀,在此我只說一句話,那就是「出乎意料,我能行(難道不是嗎)」。

《五十歲,我辭職了》描述了作者稻垣惠美子將五十歲作為人生轉折點,辭職後開始新的人生旅程的前後經過,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生活在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的稻垣惠美子從沒有懷疑過「好學校」「好工作」「好生活」的黃金方程式,她大學畢業後便進入朝日新聞社工作,擁有穩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隨之而來的豐厚的退休金,但她在四十歲的時候突然萌生了「五十歲的時候辭職」的想法。

萌生這一想法後,她開始重新思考「金錢」「工作」與人生的關係,最終在五十歲的時候,稻垣女士在周圍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決然辭去了工作。脫離公司體制之後,稻垣女士得以以一個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與工作,開始嘗試每月只花200日元電費的節電生活,反思「公司型社會」的日本對個體帶來的限制、「黑心員工所建立的日本」等等她以前沒有注意到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實。

因為辭職,站在公司、甚至是國家機構的對立面,稻垣女士看到了以前根本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公司型社會」的日本、泡沫經濟後日本公司的掙扎、趨於欺詐化的消費經濟、老年人在信息化社會中的種種不便、存在不需要金錢也能快樂的生活方式嗎……每一點都引發了她的思考。

本書加上前言、後記共有八個章節,循序漸進地講述了自己從生出辭職的念頭到辭職後的日常生活,稻垣惠美子的寫作勵志又充滿幽默,讀來令人發笑又深省。

作者簡介

稻垣惠美子(1965— )

稻垣惠美子,1965年出生於愛知縣。一橋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工作。歷任大阪總社社會部、《周刊朝日》編輯部的社論委員及編輯委員等,2016年1月辭職。在朝日新聞社與橋下徹的對立衝突中,作為大阪總社社會部編輯部主任擔任總指揮,把事情的原委投稿到月刊Journalism上,使得該雜誌受到廣泛關注。此外,在朝日新聞社發生兩大醜聞之後,立志要重新建立朝日的品牌,連續撰寫了專欄文章。該專欄人氣異常火爆,她接連參加各個電視節目。電視畫面上播放出的非洲爆炸頭形象與其職務之間的巨大差異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著作有:《想知道死亡的方式》(PARCO出版,1995年)、《開始於地震那天早晨》(朝日新聞社,1999年)、《非洲爆炸頭記者作為記者所寫的東西,正因為離職才能寫的東西》(朝日新聞出版,2016年)、《寂寞的生活》(東洋經濟新報社,2017年)、《不再需要食譜,拯救人生的最強大的餐桌》(Magazine House,2017年)、《不要食譜!爆炸頭惠美子的四季餐桌》(Magazine House,2018年)、《人生處處有出路》(東洋經濟新報社,2018年)。

原文摘錄

總之,當前到處都是人手嚴重不夠的情況。招聘廣告貼得滿大街都是,而且大多數情況是一直貼在那裡。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一個再怎麼笨拙、沒有經驗的中年婦女,只要不對工作挑三揀四,一旦需要,不會發愁找不到打工機會。只要抱着不怕丟人從頭學起的想法,應該會慢慢掌握工作技巧。關鍵不是能力,而是是否有本事扔掉不可思議的自尊。 在這個互助系統中,所有人都朝不會變得幸福的終點一個勁地奔跑着。讓人絕望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誰很壞,也不是哪裡有壞人或者敵人。製造出黑心化日本的,是每個人那點不是罪過的欲望,是想在這種痛苦的狀況下想辦法活下去的努力。仿佛就是一個陷阱,越掙扎越被吞噬。

書評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無論是集團公司性質的還是個體作坊性質的,在成長完善自我的同時也得到了理應獲得的金錢上的收入,收入的多少可以進一步的影響一個人的認知以及發展空間,無論如何,金錢的持有量絕對在人的生活中占據絕對的重要性,沒有之一。

半個下午的時間,讀完了日本現象級人物稻垣惠美子的作品《五十歲,我辭職了》。坦白說,我並不太贊同書中的某些觀點,其中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如果說將這本書的書名改為《換一種活法》,我覺得跟書中的內容更為貼切一些。


《五十歲,我辭職了》 稻垣惠美子在38歲-40歲期間,因為同事中的前輩過生日的經歷,繼而給自己定下了50歲辭職的目標,並為之準備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她的辭職並不是因為工作能力不行、跟上司不合、家庭條件不允許等客觀因素,而是在主觀意識上的一種選擇。她的目標是建立「沒錢也能快樂」的生活方式,但從社會現實和傳統意義上講,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錢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活的內容和質量,像人們常說的那樣,錢多就多花,錢少就少花,這也沒什麼問題。但關鍵在於無論錢多錢少,人們都在努力的工作,只不過因為行業、地域、個人能力的不同,收入不同罷了。但如果在當打之年的五十歲辭職以後,不再繼續工作的做法,也確實充滿了爭議。

稻垣惠美子辭職以後,公司配發的手機和筆記本被收回,她不得不獨立去商店購買手機及套餐服務,因為不懂行情被商家捆綁銷售了很多附加的服務,一些社會上的基本認知都沒有搞明白,我完全不理解她為了辭職做了十年的準備工作,都做了些什麼?

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稻垣惠美子需要將現在居住的四五十平的租房改租為二十平方左右,這樣可以減少支出。在日本,租房需要擔保人,但是她的父母已經超過65周歲無法擔保,她的姐姐是家庭主婦沒有工作同樣不能擔保,唯一可以擔保的人只有她的姐夫,但會妹子似乎也不好意思找多年不見、不來往的姐夫…如果無法提供擔保人,那就只有找社會上的擔保公司做擔保了,但是擔保公司是需要費用的,租房由大改小時為了省錢,但是省的錢又給了擔保公司,我不知道這樣的操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稻垣惠美子為了省錢,家用電器除了冰箱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放棄了。不開燈、不看電視、不用微波爐、不用暖爐…我在想,這樣的生活可以單人嘗試,但放眼社會,很難得到複製,基本寸步難行。

對於公司單位的多年培養,稻垣惠美子非常感激,但同時也受制於企業集團的一些弊病,這個可以理解,因為人的社會是非常複雜的,人情往來、人情世故、世態炎涼,在社會上生存哪有那麼容易啊?

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就一直有一種強烈的不協調感伴隨着。稻垣惠美子在辭職以後還在繼續接《朝日新聞》的約稿,並吐槽了稿費非常低的問題。她還表達了關於一些打零工的想法,例如去酒窖幫人做飯等等,這恰恰證明了錢的重要性,沒有錢,生存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每個人在生活過程中確實有很多無奈的時刻,但這並不是不需要工作的理由,可以給別人打工,也可以自己當老闆,讓自己有事做,在社會中不至於讓自己脫離很遠。錢的多少說起來也就是個數字,但一個人的生活和家庭中幾個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在當今全球通貨膨脹迅猛的情況下,除非有巨額存款,否則用不了幾年都會被稀釋的難以接受,就算只想維持最最基本的生活,也不能沒有收入,這還是在個人以及父母(不考慮婚配以及子女)不生大病的情況下。

《五十歲,我辭職了》這本書看一下,有些人當然可以借鑑或者嘗試一下書中稻垣惠美子的選擇和生活方式。其實人在一生中會有很多困難,偶爾換種活法、換種心情體驗一下也不錯。也許書中所寫代表了日本當今社會的一種現象,但據我所知,日本少子老齡化的時代已經持續了多年,經濟狀況極其惡劣,每個人都在為了活着而努力,親情、友情的代價極為奢侈,但我並不認同稻垣惠美子的觀點。如果非要說明一點的話,那就是稻垣惠美子的勇氣和她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可以給一些人帶來一些啟發,但也僅是啟發,毫無複製的可能。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