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台山娑羅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台山娑羅寺
圖片來自搜狐網

五台山娑羅寺,康熙三十三年(1694)提督五台山番漢事務的大喇嘛老藏丹巴在其所編的《清涼山新志》卷之七《娑羅樹緣起》中說:順治壬辰,西天烏斯藏達賴上師赴詔來京,台山耆宿摳衣頂謁,面承慈命:「東南有娑羅樹,菩薩在焉。爾等知否?」

原文

在清末民初的高鶴年居士所寫的《五台山游訪記》中載道: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二十三日,游棲賢寺。里許觀音洞,洞在岩畔,躡雲梯而上。住喇嘛十餘人,洞有滴泉味甘。對山翻大嶺,異常難行。約二十餘里,山凹深林,即娑羅樹。內有娑羅寺,住有二僧,人跡罕至。其樹大小百餘株,葉同松柏,稍長而寬,陣陣清香,聞之心淨。順治間,一梵僧指寶塔峰日:『有娑羅樹焉。』山人隨視之,但見五雲滿岫,一樹浮光,而僧忽不見。後聖祖駐蹕於此,忽聞異香,敕賜『旃檀林』。余初來五台,憩此數日,未見人跡,惟有猛虎一躍而去。『寂寂孤峰萬事休,雲封古路少人游。終朝不睹繁華境,盡日常聞瀑布流。」』高鶴年(1872-1962),名恆松,號雲溪,江蘇興化人。曾遍訪高僧大德,行腳天下,前後達35年之久,著作有《名山游訪記》。他信仰佛教,傾心淨土,熱心佛教的慈善事業。1949年任蘇州市人民代表,1953年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為現代著名居士、旅行家,有「徐霞客第二」之譽。公元1903年,他至五台山偏僻小廟娑羅寺。以其寺有「大小百餘株」娑羅樹,故名。娑羅樹,為龍腦香科喬木,產於印度熱帶地方。其樹杆高大,材質堅硬,可供建築使用,樹脂可以代替瀝青,種子還可榨油。葉長橢圓而尖,花呈淡黃而小。因《長阿含》卷一《大本經》載:「毗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遂有過去七佛中第三毗舍婆佛道場樹之說,相當於釋迦牟尼成道時之菩提樹,即道樹。又以《大般涅槃經》載,佛祖釋迦牟尼就是涅槃於中印度拘屍那揭羅城外娑羅雙樹間。因此,佛教就將其視為聖樹,甚至把主幹高大、枝葉茂盛的大樹稱為娑羅樹王,而把這樹王又稱為開敷華王如來。這就受到了廣大信眾的崇奉供養。

那麼,產生於印度熱帶地區的娑羅樹,怎麼會生長於溫帶地區的中國五台山呢?

康熙三十三年(1694)提督五台山番漢事務的大喇嘛老藏丹巴在其所編的《清涼山新志》卷之七《娑羅樹緣起》中說:順治壬辰,西天烏斯藏達賴上師赴詔來京,台山耆宿摳衣頂謁,面承慈命:「東南有娑羅樹,菩薩在焉。爾等知否?」一眾茫然。上師乃指授樹形果,於台懷東南30里搜訪得之,即圖進御覽。從此,炳跡名區,流傳生敬,皆上師之指示焉。

順治壬辰,即順治九年(1652),五台山高僧大德遵照西藏達賴上師的指示,於台懷鎮東南30里的南梁溝里找到了與其所授「樹形果」一樣的樹木,並繪圖呈上,經上師和順治皇帝審視確實之後,才定為娑羅樹。從此,五台山南梁溝這「百餘株」樹就成了「欽定的娑羅樹」,遂炳跡名區,受到清代帝王皇室和歷代信眾的敬奉。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首楞嚴三昧經》說:「文殊是龍種上佛。」龍種上佛,就是世間的帝王和教界的佛祖。因此,文殊菩薩歷來就受到僧俗二界的尊崇。而對於信奉佛教的藏族人民來說,他們認為他們崇拜的赤松德贊和宗喀巴、薩迦班智達、龍欽巴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生不能來朝拜五台山,死後也要來到五台山,來五台山拜謁文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夙願。而對於大清王朝的滿族來說他們認為文殊也稱曼殊,曼殊的切音是滿洲,滿清王朝的帝王就是文殊師利。所以,五台山就成了滿清王朝的皇家道場。再就滿族和藏族來說,在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四世班禪額爾德尼•巴桑卻吉堅贊(1562-1662)和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認為,藏區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漢區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因此,這兩位藏傳佛教的領袖在給清太宗的結盟信中就稱其為「曼殊師利大皇帝」。這就為滿族入關統治漢區奠定了理論基礎,且把清朝的歷代皇帝都當成了曼殊師利大皇帝。於是,在清朝定鼎北京之後,從順治皇帝開始的清代諸帝都崇奉藏傳佛教,尤尊歷代達賴、班禪。並鼓勵這些藏傳佛教的領袖朝拜五台山,增進民族友誼,藉以控馭信仰藏傳佛教的蒙藏民族,以達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天下刈安。所以,在順治九年(1652),欽定五台山南梁溝之樹為娑羅樹時,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就敕建了娑羅寺。從此,娑羅寺就成了黃廟和清王朝的皇家道場,且受到康、乾諸帝的特別優渥。[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