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交界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交界街道

中文名 :交界街道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交界街道,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地處阿城區南部,阿什河上游東岸。東與玉泉街毗鄰,南與小嶺街道相連,西與雙豐街道隔河相望,北、東北與亞溝街道接壤。2011年,轄區總面積136.5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19132人。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阿城縣五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二層甸子保。民國三十一年(1944年),屬玉泉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玉泉區。1950年,屬十一區(玉泉)。1956年,析置沙河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60年,併入玉泉公社。1962年,析置沙河公社。1981年,改名交界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1985年,鄉改鎮。 2013年1月,撤銷交界鎮,改設交界街道。 2019年10月,交界街道下轄3個社區,6個行政村。 2011年,交界街道農業總產值1.1億元,工業總產值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億元,財政總收入5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83元。 [1]

位置境域

交界街道地處阿城區南部,阿什河上游東岸。東與玉泉街毗鄰,南與小嶺街道 相連,西與雙豐街道隔河相望,北、東北與亞溝街道接壤。2011年,轄區總面積13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交界街道地處阿城區東南部,張廣才嶺西坡余脈,阿什河上游東岸,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大部分是山區,西北部是平原,東南多為山地。主要山脈有一撮毛山、城牆砬子、歪頭砬子、煙頭砬子、大金山等。境內最高點撮毛山位於沙河村,海拔621米;最低點位於董家村五組,海拔145米。

氣候

交界街道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山區冷涼多雨,多早霜。多年平均氣溫3.5℃,1月平均氣溫-20.1℃,極端最低氣溫-40℃(1970年1月4日);7月平均氣溫23.2℃,極端最高氣溫39.2℃(1980年6月27日),平均氣溫年較差42℃。生長期年平均130天,無霜期年平均135天左右,最長達155天,最短11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27小時,年平均降水日數106.5天,最多達126天(1975年),最少為86天(195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755毫米(195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53.9毫米(197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7月最多。

水文

交界街道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水系,最大河流阿什河自東南向西北流經境內南部和西界,境內長約24千米。另有沙河、水橋溝、黃榆溝等10餘條常年性、季節性溪流,境內河流總長68千米,總流域面積120.9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88.57%。

自然資源

2011年末,交界街道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大理石石灰石、建築石。已開發的礦有石灰石礦,位於交界村,礦區面積4.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300萬噸,可采量180萬噸,年產量2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林業資源、山產品資源。森林覆蓋率高達90%,黃菠蘿、水曲柳、槐樹胡桃楸等珍稀和保護樹種廣泛分布。山產品資源,有可供食用的山野菜、菌類及人參、黨參、黃芪等珍貴藥材300餘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交界街道轄區總人口19132人。另有流動人口2231人。總人口中,男性9853人,占51.5%;女性9279人,占48.5%;18歲以下2414人,占12.6%;18~35歲4505人,占23.5%;35~60歲8830人,占46.2%;60歲以上3383人,占17.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466人,占96.5%;有滿、蒙古、朝鮮、回等少數民族,共666人,占3.5%。

經濟

2011年,交界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32954畝,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實現農業增加值3420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為主生產糧食16480噸,其中玉米13180噸,水稻3000噸,大豆3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萬壽菊、黑木耳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產肉類2670噸,禽蛋525噸;畜牧業總產值0.3億元,累計造林1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萬株,林木覆蓋率90%,活立木蓄積量48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300畝。漁業以池塘養魚為主,漁業總產值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83元。 2011年,交界街道工業總產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8%。實現工業增加值1.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5.2%。 2011年末,交界街道有商業網點300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7%,財政總收入527萬元,比上年減少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63.5元,比上年減少11%,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7%;各項貸款餘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9%。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