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兆韋氏的興衰歷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兆韋氏

來自網絡的圖片

京兆韋氏的興衰歷史京兆韋氏,是中國中古時期一個以京兆郡為郡望的士族,唐代長安俗諺稱京兆韋氏和京兆杜氏為「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新唐書.柳沖傳》載有柳芳氏族論:「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即京兆韋氏為關中郡姓(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士族)的代表,也是極具影響力的士族門閥。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京兆韋氏的歷史。[1]

1.起源

西漢初年,韋孟被任命為楚元王劉交的太傅,韋孟在楚王劉戊時期多次規諫,卻不起效果,韋孟因此辭官,舉家遷至山東鄒魯一帶。韋孟的玄孫韋賢不僅精通《禮》、《尚書》,並傳習《魯詩》,產生了韋氏《魯詩》一派,奠定了家族的經學傳統。韋賢后被徵召為博士、給事中,為漢昭帝傅,又出任光祿大夫、詹事,至大鴻臚。漢昭帝駕崩後,韋賢與霍光等共同尊立漢宣帝繼位,賜爵關內侯,任長信少府,本始三年(前71年),韋賢升任丞相,封扶陽侯,食邑七百戶。

韋賢有四子,除第三子韋舜留居鄒魯守家族墳墓外,其餘諸子均遷至長安平陵,韋賢第四子韋玄成後繼承扶陽侯爵位,先後任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永光二年(前42年)任丞相,徙居長安杜陵。韋玄成之侄韋賞又因任漢哀帝定陶王時期的太傅,被提拔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封關內侯,僅西漢一朝宗族中擔任二千石一級官吏的就有十餘人。京兆韋氏在西漢父子丞相、三世三公、四世封侯,已成為關內著名大族。

2.發展

京兆韋氏是中古時期最重要的士族之一。西漢時韋賢從魯國鄒縣遷居關中,韋賢、韋玄成均位至丞相,韋賞位列大司馬,其家族在西漢三世三公、僅西漢一朝官至兩千石的就多達十餘人 ,已經成為關中名門。東漢至魏晉,京兆韋氏長盛不衰,先後有鴻臚卿韋彪、太僕卿韋端、涼州刺史韋康、中書監韋誕等重要人物,維持了公卿世家的地位。

永嘉之亂之後,京兆韋氏大部分成員因思想文化、家族積澱等方面的因素留居關中。在前秦滅亡及劉裕北伐後,也有不少韋氏族人為避亂南下。實際上西晉末年已有京兆韋氏族人參與東晉政權,據《晉書》卷七十《應詹傳》載,京兆韋泓在東晉初年由應詹向晉元帝舉薦,被闢為少府卿。《梁書.卷十二.韋睿傳》:"散族弟愛。愛字孝友,……高祖父廣,晉後軍將軍,北平太守。 苻堅滅後,京兆韋廣房支遂南北分途。至晉末宋初為止 ,南方的京兆韋氏先後有韋泓、韋羆、韋肅、韋軌、韋惠度等房支,集中於襄陽。此後京兆韋氏族人又在北魏、北周、隋朝時期紛紛北遷,如韋惠度、韋崇、韋道福、韋鼎、韋思謙祖先,等等。

進入隋唐,京兆韋氏得到進一步發展。表現為:有唐一代韋氏家族有17位成員拜相,勢冠全唐;家族仕宦率極高,尤其是高品級官吏的仕宦人數頗多;家族成為皇室通婚之重要對象,共有近三十位成員與皇室成員進行婚姻來往;家族廣泛與山東、關西地區的高門士族聯姻,此舉密切其與各地士族的交往,擴大家族影響,韋匡伯、韋嗣立家族可謂典型。

導致家族繁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憑藉門蔭與科舉,雙軌並進,占據宦途要津,保持家族政治地位之不墜。二是充分利用家族固有影響,通過婚姻關係,擴充其政治關係和影響。此二者,如鳥之雙翼,共保韋氏家族在唐代的富貴。由於受到科舉取士制的影響,韋氏家族文化的文學性逐漸加強。其成員在誦習經書的同時,文學修養亦日漸提高。此外,從其交往的情況看,有唐一世但凡知名的文學家皆與韋氏成員有過詩文交往。

而且,從唐代文人的接受角度看,韋氏家族成員的作品亦多為雅俗兩界所稱賞。最後,就具體創作情況言,韋氏共有詩文總數千餘首(篇),留有姓名的文學家近百人,為後世所激賞的作品數十篇,並產生兩位著名的詩詞名家,即韋應物和韋莊。有唐一代,韋氏家族在文學創作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取得良好的成績,並於當時享有盛譽。韋應物、韋莊、韋絢、韋瓘等是韋氏家族詩(文)名較著的成員。

韋應物是唐代文學研究的熱點,成果頗多,通過對韋應物詩的深入分析,着重探討韋應物的族內交往詩和悼亡詩中所透射出來的家族情懷和家族意識。韋莊是晚唐時期韋氏的重要人物,通過對其文學活動進行研究,着力發掘晚唐五代社會文化背景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和其相關文學活動的文學史意義。整體來看,韋氏家族在唐代不僅具有較高的家族地位,而且其家族文化也異常繁榮,其家族文學活動更是對唐代文學發展具有重要貢獻。[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