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親蠶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親蠶禮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領眾嬪妃祭拜蠶神嫘祖、並採桑餵蠶,以鼓勵國人勤於紡織的禮儀,和由皇帝所主持的先農禮相對。透過這樣的儀式,不但有獎勵農桑之意,也清楚界定男耕女織的工作區分,自周代以後 ,歷代多沿襲奉行。根據《周禮》,隋唐兩宋皆以鞠衣為皇后親蠶服。 日本自雄略天皇開始行后妃親蠶禮,明治以後親蠶禮得到振興。[1]

[]

國外沿襲

根據《日本書紀》,雄略天皇使后妃親桑,以勸蠶事。 從「明治時代」開始,歷代日本皇后每年都會養育很多的蠶,這項被稱為「給桑」的工作是皇室每年的慣例。吹上御所在紅葉山一角建立了養蠶所

歷史背景

親蠶之禮始於周代,是古代每年舉行的一種國家大典。古代是男耕女織的社會,男人負責耕田,女人負責養蠶織布。按《周禮》,春天,皇后率領內外命婦始蠶於北郊,以為祭服。 因此,每年春天,皇帝去天壇地壇拜祭農神祈求風調雨順,而皇后則要在先蠶壇舉行「親蠶」大典,代表全國女性向上天祈禱。隋唐兩宋皆以黃羅織成的鞠衣為皇后親蠶服。

儀式過程

根據清乾隆朝的規定,行親蠶禮要先祭祀先蠶神。祭先蠶於農曆三月份擇吉舉行,皇后和陪祀人員提前兩天就進行齋戒,屆時穿朝服到先蠶壇,祭先蠶神西陵氏,行六肅、三跪三拜之禮。如果當時蠶已出生,次日就行躬桑禮,如蠶未出生,則等蠶生數日後再舉行。躬桑前,要確定從蠶採桑的人選,整治桑田,準備鈎筐。皇后要用金鈎,妃嬪銀鈎,均用黃筐;其他人則用鐵鈎朱筐。躬桑當天,皇后右手持鈎、左手持筐,率先採桑葉,其他人接着采,采時還要唱採桑歌。蠶婦將採下的桑葉切碎了餵給蠶吃。蠶結繭以後,由蠶婦選出好的獻給皇后,皇后再獻給皇帝、皇太后。之後再擇一個吉日,皇后與從桑人員到織室親自繅絲若干,染成朱綠玄黃等顏色,以供繡制祭服使用。可見,親蠶禮持續了從養蠶到織成布料的整體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