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火路坎坷而精彩
![]() |
人類探火路坎坷而精彩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既充滿挑戰又閃耀着科學突破的光芒。
人類為何要探索火星的奧秘?對於人類有何好處?
火星之所以成為目前太陽系內最受人類關注的行星之一,是因為它是太陽系中最類似地球的天體之一。除了金星以外,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1]。火星有類似地球的四季交替[2],火星上的一天幾乎和地球上的一樣長。這些特點激發了人類對其進行探索的欲望。
火星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始於上世紀60年代。2020年之前,人類共實施44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近半數失敗。特別是早期的火星探測,可以說是悲劇連連,甚少有成功者。
直到1965年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成功飛掠火星,才完成了人類使用航天器對火星進行的首次探測。「水手4號」傳回了21張火星表面的照片,讓人們觀察到了火星上大小不等的環形山等地貌。
1971年5月發射的「水手9號」,把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帶入了環繞探測階段。「水手9號」在距離火星表面約1300公里的軌道上,探測發現了火星地貌的南北半球不對稱。在火星的南半球,存在大量古老的隕石坑,而北半球的地勢則相對平坦,兩種地貌特徵的交匯地帶是不規則的陡坡和低矮的小山。另外專家還發現,火星南半球存在酷似乾涸河床的地貌,暗示火星過去可能存在河流。這些現象啟發科學家們進一步對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水進行探測。
水手9號及它拍攝到的奧林匹斯山
1975年8月和9月,美國相繼發射了「海盜1號」和「海盜2號」,並且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陸。兩台探測器着陸後,記錄下了兩次火星全球性的塵暴天氣。原來火星稀薄的大氣也能形成非常強的龍捲風,還觀察到火星上有許多巨大的沙丘和丘陵,這些地貌可能是在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海盜1號探測器
在這之後,人類對於火星的探測進入長時間的沉寂。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上才重新掀起了探測火星的熱潮。此時的重點科學目標放在了尋找水與生命存在的痕跡上。
從1996年至今,每當火星發射窗口出現時,幾乎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其中一些探測器在火星上着陸,對火星的各種特性進行細緻的就地探測;另一些探測器環繞火星飛行,獲取對火星全球特徵的認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火星全球勘測者號」發現了火星上可能由水沖刷而形成的溝壑地貌以及需要水環境才能形成的赤鐵礦。「勇氣號」和「機遇號」發現了許多火星上曾經存在水的證據,也讓科學家們獲取了火星歷史上水文活動的細緻資料。火星快車軌道探測器利用搭載的MARSIS雷達,在火星南極區域的冰和塵埃層下,發現了液態水。「好奇號」在火星蓋爾撞擊坑發現了古老的有機分子,並檢測到了甲烷的季節性變化。這些有機分子存在於火星表面的沉積岩中已達數十億年,這表明遠古火星可以支持古生物的存在。
載人探火乃至實現火星移民是目前人類技術水平下的終極目標。目前人類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在發展和驗證人類執行火星和其他目的地任務所需的能力。向宇宙的更深處進發,是人類發自內心的一種衝動。通過人類對於火星一次次不懈的探索,終將使得火星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參考文獻
- 移至 ↑ 你知道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哪顆嗎?很多人答錯的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搜狐,2025-02-28
- 移至 ↑ 其他星球上有四季嗎?,搜狐,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