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語:Epstein-Barr virus,縮寫EBV、愛潑斯坦-巴爾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稱為EB病毒,是最常見能引起人類疾病病毒之一。

EBV是在公元1964年由Epstein, Achong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細胞所發現。此後被認為和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受到EBV的感染[1]。而根據研究學者的發現,在接近6000年前就已發現有人口感染EBV的證據。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最近EBV被指出與侵入型乳癌有關。在非洲,EBV與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有關聯性。

EBV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常發生在未開發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家庭擁擠的幼兒身上,在歐美國家中,常發生於青少年,經由接吻而傳染。

與EBV有關的疾病

  • EBV關聯淋巴增生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
    • 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為EBV感染。病毒經由唾液進入鼻咽、口咽或唾液腺之上皮而至B細胞。在周邊血液抹片中出現非典型單核細胞出現,其數量約為12000~18000/mm3。會有淋巴結增生、脾臟腫大,甚至造成肝炎。但大多數病人會自行痊癒。
    •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
    • X-linked 淋巴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屬於EBV latency Type II的infection,表現的EBV基因為EBNA1、LMP1、LMP2A、LMP2B。血漿中EB病毒陽性發病率較高,陰性發病率較低。
    • 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為一種B細胞淋巴癌,屬於EBV latency Type I 的infection,表現的EBV基因為EBNA1、EBNA2、EBNA3A、3B、3C、LMP2A。
    •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病因至今不明,但約50%患者的RS細胞中可檢出EB病毒的基因組片段[2],但兩者是否有相關和詳細機制學界還有爭議。為一種B細胞淋巴癌,屬於EBV latency Type II的infection,表現的EBV基因為EBNA1、LMP1、LMP2A、LMP2B。在病理切片上細胞核常觀察到雙核的現象。

視頻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 相關視頻

養生堂:人類皰疹毒第四型(EB病毒)
病毒性皰疹、帶狀皰疹如何正確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手繪視頻接吻病-EB病毒,看點快報,2018-06-18
  2.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是?,愛問,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