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三聯新版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將是國內迄今為止的最新版本,在廣西師大版的基礎上再增加兩個章節,即將歷史時刻特寫從原來的12個增加到14個,所涉及的歷史人物分別是西塞羅和「一戰」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三聯新版所依據的版本,是德國費舍爾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人類群星閃耀時》,為迄今為止最新版本,該出版社是德國出版茨威格作品最全的出版社。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一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師傳》《象棋的放事》《昨日的世界》等。青年時代遊歷世界各地,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鼓吹歐洲的統一。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

原文摘錄

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而每做一件事,都會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辦壞了,也比什麼都不做強。 在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於事,它始終只要求天才人物,並且將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願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們的天堂。

書評

儘管英雄史觀遭到人們的批判,被用來襯托客觀唯物主義史觀的正確性,但不得不承認,那些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在時代變遷的風口浪尖,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場面還是讓人心潮澎湃。梁啓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有一定的道理。

通俗的歷史著作我曾經喜歡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系列,他不注重於歷史上的經典場面或者是不世出的領袖們粲然生輝的時刻,而是從大歷史的角度來書寫,形成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綱領,這種寫法固然有其獨到之處,給人帶來新的啟迪,卻未免失去了趣味。說實話黃仁宇的著作很難讓人有一口氣讀下去的欲望,適合在茶餘飯後翻上幾頁,增長些史學素養。而現在的《百家講壇》裡面的學術明星如易中天和于丹等等,所講固然通俗易懂,卻包含了太多現代的東西,歷史一旦與時俱進,就遺失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神秘和誘人的氣息,變成了道德上的說教,又或者與處世之學掛鈎,變成了某種「厚黑學」的延伸產物。每個人讀歷史都有不同的感悟,帝王將相從中得到了治國平天下的經驗,凡夫俗子了解了歷史的走向,領悟到星辰起落,時光荏苒都是自然之道,從而更加珍惜生活,把握光陰。我偏愛的歷史學著作應該是客觀而生動的將歷史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而不是故作艱深或者是流於淺顯,摻雜太多作者本人的各種體會或心得。

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歷史方面的書,儘管它裡面只包含了短短十幾篇歷史特寫,卻讓人深深體會到那些傑出人物在推動歷史進步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是穆罕默德二世、亨德爾、列寧、菲爾德等人的成功,還是拿破崙、斯科特、威爾遜的失敗,都是那麼生動有趣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人類的歷史是怎樣在關鍵的一瞬間被改寫,讓人有生不逢時之感。《滑鐵盧的一分鐘》裡面格魯希的執拗和愚笨葬送了拿破崙剎那的勝機,令人扼腕。《攻克拜占庭》中那扇被人遺忘的凱爾卡門讓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舉將東羅馬帝國粉碎,不由得使人感嘆這陰差陽錯。《奪取南極的鬥爭》描述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的探險小組在最後關頭表現出來的沉着和勇敢,這些真正的勇者值得人們敬佩。

我們可以發現,在茨威格的這部歷史特寫書中,並沒有對那些利用戰爭手段建立政權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帝王將相們歌功頌德,他通過巴爾扎克的嘴表達了自己對於暴力的厭惡,他筆下的人物具有執着的精神,以良知對抗暴力,對於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西塞羅,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很可惜的是,茨威格並沒有涉及到中國的歷史,我想如果他對這片古老土地過去的悠長歲月有過研究的話,他一定會如獲至寶,因為這是一片開墾不盡的肥沃土地,足夠他皓首窮經,鑽研一輩子。以他的眼光,我猜想他會對屈原自沉,臥薪嘗膽,虎門銷煙,西安事變,抗日戰爭勝利等等感興趣。

這些人類的群星普照着暫時的黑夜,茨威格說:「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情的流逝。」我們要做的,大概就是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努力的成長,期待成為那燦爛群星中的一員。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