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造材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又稱合成材料,是人為地把不同物質經化學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其特質與原料不同,如塑料、鋼鐵等。

簡介

人造材料中, 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號稱20世紀三大有機合成技術。它們的登台大大地提高了國民生活水平,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早發現到塑料存在的是19世紀末葉的德國化學家拜耳,他曾將苯酚跟甲醛化合,得到一種樹脂般的物質。可惜,他不知道它能派什麼用場。 1907年,美國工業化學家貝克蘭再次研究苯酚與甲醛反應,並加入適量的填充劑,結果發現產品有韌性而且絕緣性能良好。於是,在1910年建成了年產1000噸的歷史上第一家塑料製品廠。到1939年,產品發展到20多萬噸。雖然氯乙烯是1912年發現的,但使它成為塑料卻是在1932年,是由英國卜內門公司生產的。1947年,美國化學家傑勒留和孔寧合成了聚苯乙烯。到本世紀50年代,德國化學家齊格勒和意大利化學家納培發明了新的催化聚合劑,才把塑料製造業推向高峰。此後高性能的塑料品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常見的有聚丙烯、ABS、聚碸、聚碳不下數百種之多。全世界年產量已超過6000萬噸,等於木材和水泥的總產量。

評價

合成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複合而成並具有某些綜合性能的材料。它分為結構複合材料和功能複合材料兩類。複合材料是隨着材料科學技術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材料。複合材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興材料,廣泛地用於航空、宇航、化工、造船、汽車、電氣製造等行業。1838年,美國工人古德意用松節油、硫磺、碳酸鈣在高溫下與生橡膠加熱,獲得性能優良的橡膠。從此,橡膠名聲大噪,廣泛地用作車胎、絕緣線等。由於汽車、飛機工業的迅猛發展,天然橡膠的產量有限,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受英國海軍封鎖,得不到東南亞、南美洲的橡膠,急需以代用品來解燃眉之急,因而,合成橡膠就應運而生了。當時,德國化學家首先用乙炔和丙酮合成2,3—二甲基丁二烯橡膠2350噸以解戰爭的急需。戰後30年代,科學家們又合成了丁苯橡膠和西腈橡膠,雖成本高於天然橡膠,但質量已基本接近天然橡膠。1932年,美國化學家紐蘭德先用乙炔氯化、聚合得到a一氯—1,3丁二烯單體,再聚合成氯丁橡膠。它有耐氧、抗震、抗熱等優點,性能已超過天然橡膠了。50年代以來,合成橡膠產量已超過天然橡膠2倍,年產量達到600萬噸。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