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間至此冬色盡,春暖花開不久時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人間至此冬色盡,春暖花開不久時大寒,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帶着冬日的極致寒冷,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它不僅是季節的更迭標誌,更蘊含着大自然獨特的奧秘和規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同探尋大寒背後的故事,從科學研究的視角去認識它的魅力。

大寒的自然特徵

大寒時節,正如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也提到:「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0°,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後。從氣象學角度來看,大寒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隆冬時節,寒潮南下頻繁,天氣寒冷到極點[1]。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常年大寒節氣期間全國極端低溫分布圖顯示,黑龍江中部、內蒙古中部、山東大部、華東沿海一帶、四川盆地以及新疆部分地區等地的極端低溫常出現在大寒節氣。在大城市中,哈爾濱在2001年大寒節氣時極端低溫低至零下37.3℃,貴陽在2000年大寒節氣時達零下6.6℃。

與大寒相關的科研探索

在農業科研領域,大寒節氣對農事活動有着重要指導意義。大寒期間,北方地區冰天雪地,基本無法種植作物,人們主要進行積肥、造肥或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等農事活動,為來年耕種修養土地。南方地區則需關注對小麥、油菜等作物進行田間管理,進行冬季追施肥料,並積極實施防寒防凍、加強水利工程等措施[2]。科研人員通過研究大寒時節的氣候變化,總結出許多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的經驗,如廣西的「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江西的「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等,便於農民及早安排農事。

在醫學研究方面,大寒時節的養生保健也備受關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海隆主任醫師介紹,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寒邪易傷陽氣,而冬季與腎臟相應,此時溫補脾腎,可以更好地抵禦嚴寒、顧護正氣[3]。在大寒節氣,人們應順應「冬藏」特性,適當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過度活動、操勞而耗傷陽氣,飲食上以溫補食材為主,少吃生冷食物,還可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戶外鍛煉。

大寒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大寒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有着重要意義,在文化層面也承載着豐富的內涵。古人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雞禽提前感知到春天的氣息,開始孵化小雞;野外的猛禽為抵禦嚴寒、尋找食物,變得更加兇猛;水域中的冰雖厚實堅固,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致後便會走向消融。這生動地勾勒出大寒時節的自然生態畫卷,更蘊含着古人洞悉自然規律的傑出智慧。民間常說,「過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時節的不少民間習俗都和臨近的春節息息相關,人們懷着「忙年」的熱情和對春節的期待,驅散了天氣的寒冷,在紅紅火火的喜悅氛圍中,期盼着闔家團圓的溫暖。

展望未來:寒冬過後,春之將至

大寒雖寒,但它是四季的尾聲,也是萬物復甦的前奏。從常年數據來看,大寒節氣開始,全國平均氣溫開始觸底反彈[4]。它帶着冬日的最後一抹寒意,悄然鋪開了春的序章。在這個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我們在寒冬中感受熱飲的溫度,在風雪中期待新春的腳步。讓我們懷揣着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度過這個大寒節氣,迎接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