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代友人答舅氏勸阻留學之作 次原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代友人答舅氏勸阻留學之作 次原韻》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的詩作。

作品欣賞

拂霄振逸翮〔1〕,

國基傷未堅。

胡馬〔2〕駢西北,

鄭羊勢見牽〔3〕。

巢破無完卵,

編戶非弱弦〔4〕。

願我〔5〕學歸來,

仍見國旗鮮。

鞠躬甘盡瘁,

老隱釣魚竿〔6〕。

丈人〔7〕期我意,

感慕實無邊。

郭沫若《代友人答舅氏勸阻留學之作 次原韻》敝帚集與遊學家書

說明

《詩稿》推斷此詩作於1912年,是代作者朋友回答其舅勸阻留學的詩,因其舅先有詩勸阻朋友,故按原韻。作者由於受長兄郭開文留學日本的影響,很早就有出國留學的願望,辛亥革命後日漸強烈,尤其看到推翻帝制後的中國仍舊貧弱,國家基礎不堅實,俄、日、英等列強侵略西藏、新疆、蒙古等邊疆領土,更堅定了其出國留學,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注釋

〔1〕霄,霄漢,天際。翮,鳥翼。指一飛沖天。喻留學。《後漢書•仲長統傳》:「如是則可以陵霄漢,出宇宙之外矣。」

〔2〕胡馬,古代稱西北邊疆及西域各民族為胡人,漢以後也泛指外國人。胡馬,胡人之馬。此指外敵。駢,兩馬並馳。此句指我國西北邊疆遭到外敵入侵。辛亥革命前後,英國侵略西藏,唆使西藏十三世達賴獨立;俄國侵略新疆,唆使蒙古獨立。1912年8月,蒙軍襲擊洮南府,攻占科布多。

〔3〕鄭國之羊,有順勢被牽之勢。鄭國地處中原(即今河南一帶),戰國時國勢積弱,為韓國所滅。借喻中國當時之形勢有被列強瓜分的危險。

〔4〕編戶,指編入戶口的平民。此句喻民眾團結起來才能力量大之意。

〔5〕願我,《詩稿》正文作「我願」,書後附表勘誤。

〔6〕化用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達要為國家鞠躬盡瘁,獨守清高,至死不願同流合污的志向。

〔7〕丈人,對長者的尊稱。《論語•微子》:「遇丈人,以杖荷蓧。」此指友人的舅氏。[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