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代寄情楚詞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代寄情楚詞體》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代寄情楚詞體》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騷體詩。此詩當是作者為許氏夫人所寫的悼亡詩,寫得真實感人,深情率真,也寄託了作者自己志向不能申,仕途不可求的悲哀之情。

詩以言幽微之情,或許流源於西漢董仲舒、東漢何休的"公羊學"(專力發揮《春秋》的"微言大義"),或者說導源於《春秋》,故而最忌淺白,特別是涉及政治,涉及抱負者,更常隱喻於香草美人幽人怨婦,或者也是屈原楚辭濫觴所致.故而即便如李白這位"此天上謫仙人也"也不能免俗。

李白具有盛唐時代文人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故而有着恢宏的功業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就是他最執着的人生信念。但仕途不得暢意,終身依人而存,"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可謂自訴悲哀之情矣,《代寄情楚詞體》亦是這種幽情寄託。

基本信息

作品別名;《代寄情楚辭體》[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古體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代寄情楚詞體》

君不來兮,徒蓄怨積思而孤吟。雲陽一去已遠,

隔巫山綠水之沉沉。留餘香兮染繡被,夜欲寢兮愁人心。

朝馳余馬於青樓,怳若空而夷猶。浮雲深兮不得語,

卻惆悵而懷憂。使青鳥兮銜書,恨獨宿兮傷離居。

何無情而雨絕,夢雖往而交疏。橫流涕而長嗟,

折芳洲之瑤華。送飛鳥以極目,怨夕陽之西斜。

願為連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飛空之落花。

詞語解釋

⑴《楚辭·九辯》:"蓄怨兮積思,心煩憺兮忘食事。"

⑵《子虛賦》:"於是楚王乃登陽雲之台。"孟康注:"雲夢中高唐之台,宋玉所賦者,言其高出雲之陽也。"王琦按:詩意正暗用《高唐賦》中神女事,知"雲陽"乃"陽雲"之誤為無疑也。

⑶曹攄詩:"薄暮愁人心。"

⑷《楚辭·九歌》:"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⑸《楚辭·九歌》又雲:"君不行兮夷猶。"王逸注:"夷猶,猶豫也。"

⑹沈約詩:"銜書必青鳥,嘉客信龍鑣。"

⑺《九歌》:"將以遺兮離居。"

⑻傅玄詩:"昔君與我兮形影潛結,今君與我兮雲飛雨絕。"雨絕:一作"兩絕"。

⑼《楚辭·九歌》:"橫流涕兮潺湲。"

⑽《楚辭·九歌》又雲:"采芳洲兮杜若。"王逸注:"芳洲,香草叢生水中之處。"又《九歌》:"折疏麻兮瑤華。"王逸注:"瑤華,玉花也。"謝靈運詩:"瑤花未堪折。"李周翰注:"瑤花,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瑤。此花香,服食可致長壽,故以為美。"

⑾劉琨詩:"夕陽

譯文

你不來啊,讓我思緒千萬,怨恨深深,獨自行吟。

你一去雲中陽台就不返,遠隔巫山千重浪。

繡被絲衾上染滿了你的體香,夜晚睡覺時總讓心愁腸斷。

次日清晨早起,騎上駿馬就朝青樓奔馳,心恍惚啊猶豫,最終沒有進去。

我們深隔浮雲啊不能相見聊天,惆悵不盡啊滿懷憂鬱。

想請青鳥給你捎信,別離獨居的滋味真難受。

天公為何如此無情?而使我們雲雨斷絕,仍然可以夢見你,可是很少交流。

只見你淚流滿面,連連嘆息,我在鮮花開滿的沙洲采一握白色鮮花給你。

你卻目送遠去的飛鳥,望着西去的夕陽哀怨不斷。

我寧願與你一同死去,就像那連根同死的青草,也不願意獨自留在人間。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