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太網幀格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太網幀格式

以太網鏈路上的數據包稱作以太幀。以太幀起始部分由前導碼和幀開始符組成。後面緊跟着一個以太網報頭,以MAC地址說明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幀的中部是該幀負載的包含其他協議報頭的數據包(例如IP協議)。以太幀由一個32位冗餘校驗碼結尾。它用於檢驗數據傳輸是否出現損壞。

簡介

在以太網鏈路上的數據包稱作以太幀。以太幀起始部分由前導碼和幀開始符組成。後面緊跟着一個以太網報頭,以MAC地址說明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幀的中部是該幀負載的包含其他協議報頭的數據包(例如IP協議)。以太幀由一個32位冗餘校驗碼結尾。它用於檢驗數據傳輸是否出現損壞。來自線路的二進制數據包稱作一個幀。從物理線路上看到的幀,除其他信息外,還可看到前導碼和幀開始符。任何物理硬件都會需要這些信息。下面的表格顯示了在以1500個八比特組為MTU傳輸(有些吉比特以太網甚至更高速以太網支持更大的幀,稱作巨型幀)時的完整幀格式。一個八比特組是八個位組成的數據(也就是現代計算機的一個字節)。一個幀以7個字節的前導碼和1個字節的幀開始符作為幀的開始。快速以太網之前,在線路上幀的這部分的位模式是1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11。由於在傳輸一個字節時最低位最先傳輸(LSB),因此其相應的16進制表示為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D5。10/100M 網卡(MIIPHY)一次傳輸4位(一個半字)。因此前導符會成為7組0x5+0x5,而幀開始符成為0x5+0xD。1000M網卡(GMII)一次傳輸8位,而10Gbit/s(XGMII) PHY芯片一次傳輸32位。 注意當以octet描述時,先傳輸7個01010101然後傳輸11010101。由於8位數據的低4位先發送,所以先發送幀開始符的0101,之後發送1101。

評價

所有四種以太幀類型都可包含一個IEEE 802.1Q選項來確定它屬於哪個VLAN以及他的IEEE 802.1p優先級(QoS)。這個封裝由IEEE 802.3ac定義並將幀大小從64字節擴充到1522字節(註:不包含7個前導字節和1個字節的幀開始符以及12個幀間距字節)。IEEE 802.1Q標籤,如果出現,需要放在源地址字段和以太類型或長度字段的中間。這個標籤的前兩個字節是標籤協議標識符(TPID)值0x8100。這與沒有標籤幀的以太類型/長度字段的位置相同,所以以太類型0x8100就表示包含標籤的幀,而實際的以太類型/長度字段則放在Q-標籤的後面。TPID後面是兩個字節的標籤控制信息(TCI)。(IEEE 802.1p 優先級(QoS)和VLANID)。Q標籤後面就是通常的幀內容。[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