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火滅火的簡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火滅火

來自網絡的圖片

以火滅火的簡介持續四天的重慶北碚山火於在8月25日晚迎來了決戰。山上的火勢一度異常洶湧,濃煙滾滾,火光照亮了天色一角。好在當晚,重慶有各界齊心修築的隔離帶,以及難得的北風。根據來援雲南消防的建議,最終採用以火滅火的方式撲滅了山火,那麼什麼是以火滅火呢?[1]

什麼是以火滅火

「以火滅火」又稱「火攻法」,主要原理是由人工點燃火頭(火線)與相向燒來的林火對接,使結合部驟然缺氧失去燃燒條件,在此次北碚山火的撲滅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一方法的優點是滅火效率較高,不需要特殊裝備,是控制大面積、高能量森林火災的有效措施,但必須有經驗豐富的指揮員組織,盲目火攻容易造成更大的火災或人員傷亡。

專業救援人員利用隔離帶和風向優勢,在火光即將撲向隔離帶之際,於半山腰處主動點火,採用反燒的方式,實現了火與火的對接。這種以攻代守的出擊,主動拓寬了隔離帶。火火對接後,山火經近兩小時的交鋒燃燒,慢慢開始熄滅。

在火頭前方一定距離的地段上,以控制線為依託,通過用人工點逆風火燒出一條隔離帶阻火,或點順風火快速燒向火場撲滅火頭(以火攻火)的滅火技術。是撲救高強度地表火和樹冠火的有效滅火方法。

發生大火的時候,在火區的下風地段,雖然空氣從燃燒着的森林那邊向這邊吹來,可是在靠近大火的地方,有與大火前進方向相反的氣流朝火焰流去,原因是火海上面的空氣受熱以後密度變小,不斷上升,周圍的空氣不斷補充流入。這樣,在大火的邊界附近就會產生迎着火焰流去的氣流,覺察出已經有空氣向火焰流去的時候,應立即迎着火焰放火,使新火焰朝着猖獗的火海前進。這樣就可以先燒掉下風段與火海之間的易燃物質,使大火無法蔓延。

隨着近年來森林資源的迅速發展,植被、枯枝的增厚,森林火災越發猖獗,一旦起火往往形成3~4米的高強度林火,強大的熱輻射使撲火人員在10米以外都難以靠近,以火滅火就是利用林火的兩重性,在林火蔓延的前方燒出一條足以阻隔林火蔓延的隔離帶,以達到滅火目的。

從2001年開始,我國消防人員在部分火災撲救中進行了以火滅火的嘗試,效果非常理想。目前,森林消防隊員赴火場撲救時都外帶一隻打火機。只要條件成熟,就利用以火滅火的技術。不過這項技術不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火場的火情千變萬化,以火滅火的關鍵技術是:不論火場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各環境因子如何惡劣(如風向、風力、地形、地勢、植被高度、飛火等),我們始終能控制自己點的火,迫使林火根據我們的意圖燃燒。其要點有:

1.點燒方法的選擇:有線狀點燒法(也叫一條龍點燒法)、棋子點燒法、不利條件下的點燒法。

2.點火部位的選擇:點火的位置一般選擇在易於控制、離火場火頭較近的地方,有利於利用火場風把火焰拉向火場,產生火龍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火場風和自然風的利用:火場風是火場燃燒過程中熱煙(氣團)上升,周圍冷空氣補充而引起的地面上氣流向火點運動的現象。火場風是小範圍內的氣候特殊現象,受周圍火環境因子影響較大,利用火場風可以增加以火滅火的速度和功效,還能有效保證撲救人員的安全。自然風有順風和逆風之分,以及風力大小等,因此要因地制宜,靈活應用。

4.地形地物的利用:大片露岩、江河、溪流、公路、防火林帶等要充分利用,儘可能減少林木損失,減少失火面積。

5.時間的確定:點火時間的要求是點火後能形成向火場方向的地面大氣流。點火過早,容易形成新的火場,不易控制,易出危險;點火過遲,防火帶寬度不夠,達不到滅火的目的。

在實戰中運用火攻,必須周密計劃,落實安全保障,認真組織實施。一要選擇有利地形,如利用林間道路、小溪、防火線、山脊為依託;二要做好點燒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如點火器、滅火機具等,清點人員並及時疏散無關人員;三要劃分點燒組、撲救組、清守組的職責,明確任務;四要徹底清理余火,確保不跑火、不復燃、不留隱患;五要控制好點燒火的發展方向,穩步推進,確保達到以火攻火的目的。[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