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拉哈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拉哈鎮,隸屬於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市,地處嫩江市南部,東與雙山鎮相連,南與訥河市老萊鎮毗鄰,西與訥河市老萊鎮和九三農管局鶴山農場相接,北與九三農管局大西江農場、鶴山農場接壤,2018年,區域面積214.7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8629人。元代,在伊拉哈鎮展望村置失憐站。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北路驛道第七站。民國元年(1912年),屬嫩南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設第三區。1955年5月,改伊拉哈區。1980年1月,更名伊拉哈公社。1984年3月,析雙山部分置雙山鎮。1984年5月,公社改鄉。1985年4月,鄉改鎮。截至2019年10月,伊拉哈鎮下轄13個行政村。2018年,伊拉哈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中文名: 伊拉哈鎮

外文名: Yilaha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市

地理位置:嫩江市南部

面 積: 214.75 km²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興隆村

電話區號: 0456

郵政區碼: 161437

氣候條件: 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火車站:伊拉哈站

車牌代碼: 黑N

人 口: 28629人(2018年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

元代,在伊拉哈鎮展望村置失憐站。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置亦力克衛。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北路驛道第七站。

清宣統元年(1909年),嫩江府於此設第二區。

民國元年(1912年),屬嫩南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伊拉哈村。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設第三區。

1955年5月,改伊拉哈區。

1956年3月,分為伊拉哈、古城、永發3鄉。

1958年3月,永發、古城2鄉合併為伊拉哈鄉,原伊拉哈鄉改名雙山鄉。

1958年9月,伊拉哈雙山2鄉合併為鋼鐵公社。

1958年11月,與九三榮軍農場合併為九三公社。

1959年1月,設伊拉哈公社。

1967年1月,更名東方紅公社。

1980年1月,更名伊拉哈公社。

1984年3月,析雙山部分置雙山鎮。

1984年5月,公社改鄉。

1985年4月,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伊拉哈鎮轄興隆、晨光、五一、五四、黎明、永發、三星、紅嫩、古城、新化、新豐、新太、展望13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截至2019年10月,伊拉哈鎮下轄13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興隆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伊拉哈鎮,地處嫩江市南部,東與雙山鎮相連,南與訥河市老萊鎮毗鄰,西與訥河市老萊鎮和九三農管局鶴山農場相接,北與九三農管局大西江農場、鶴山農場接壤,區域面積214.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伊拉哈鎮地處嫩江中游強起伏台地區,地勢低平,坡降很小,地形以平原為主。

氣候

伊拉哈鎮多年平均氣溫1℃,無霜期年平均127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

水文

伊拉哈鎮境內老萊河橫貫東西,流經興隆、黎明、晨光、紅嫩4村後匯入嫩江,總長18千米,流量1.4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伊拉哈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大風、冰雹、洪澇、乾旱等;2005年發生水災,全鎮農作物受災4.1萬畝,沖毀河岸堤壩900延長米、道路35千米、路基1.1萬延長米、橋涵35座,直接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達1125.7萬元。

交通

2011年,伊拉哈鎮境內有111國道穿境而過,南北環路全長97.6千米;伊拉哈火車站1處,每天經停旅客列車8列,近郊公共汽車站1處,日均發送客車18班次。

人口

2011年末,伊拉哈鎮轄區總人口31778人;總人口中,男性17890人,占56.3%;女性13888人,占43.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1580人,占99.4%;有回、滿、達斡爾、蒙古、鄂溫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共198人,占0.6%;2011年,人口岀生率5.3‰,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0.6‰。

2017年,伊拉哈鎮常住人口26314人。

2018年,伊拉哈鎮戶籍人口28629人。

經濟

2011年,伊拉哈鎮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30%;農業耕地面積25.9萬畝,人均7.4畝;糧食作物以大豆、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甜菜等。

2011年,伊拉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奶牛、羊、家禽為主;生豬存欄4.6萬頭,黃牛存欄1.5萬頭,奶牛存欄0.4萬頭,羊存欄2.2萬隻,家禽存欄17.1萬羽。

2011年,伊拉哈鎮有大型農業機械35台;農民人均純收入9421元,比上年增長19%。

2011年,伊拉哈鎮工業總產值2074萬元;2011年末,商業網點129個,集貿市場和牲畜交易市場各1處;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73萬元。

2011年,伊拉哈鎮財政總收入725萬元;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億元。

2018年,伊拉哈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伊拉哈鎮有綜合文化站和鎮文化活動廣場各1個;綜合劇場1座;農家書屋13個,藏書2.3萬冊;文化大院2個,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農民樂隊1個。

2011年末,伊拉哈鎮有體育場3個;3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1%。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伊拉哈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325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1所,在校生329人,專任教師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1203人,專任教師10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伊拉哈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25個;病床60張,專業衛生人員93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伊拉哈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5戶,人數630人,支出62萬元,比上年增長11.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0人,支出17.5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9人,支出35.8萬元,比上年減少5%;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4萬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伊拉哈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512份、期刊735冊;有電信服務網點1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400門,固定電話用戶2540戶;移動電話用戶1.8萬戶,寬帶接入用戶645戶。

視頻

伊拉哈鎮 出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