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伸縮縫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建築伸縮縫即伸縮縫,是指為防止建築物構件由於氣候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壞而沿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施工縫方向的適當部位設置的一條構造縫。伸縮縫是將基礎以上的建築構件如牆體、樓板、屋頂(木屋頂除外)等分成兩個獨立部分,使建築物或構築物沿長方向可做水平伸縮。

主要作用

防止房屋因氣候變化而產生裂縫。其做法為:沿建築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築物從屋頂、牆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建築物基礎因其埋在地下受溫度變化影響小,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毫米到30毫米,縫內填保溫材料,兩條伸縮縫的間距在建築結構規範中有明確規定。

若建築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築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溫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中國現行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中8.1條對此有專門規定。

類型

橋樑伸縮縫GQF-C型、GQF-Z型、GQF-E型、GQF-F型、GQF-MZL型,全都是採用熱軋整體成型的異型鋼材設計的橋樑伸縮縫產品。其中GQF-C型、GQF-Z型、GQF-L型、GQF-F型橋樑伸縮裝置適用於伸縮量80mm以下的的橋樑,GQF-MZL型橋樑伸縮裝置型是由邊梁、中梁、橫樑和連動機構組成的模數式橋樑伸縮縫裝置,適用於伸縮量80mm-1200mm的大中跨度橋樑。

構造要求

(1)在平行、垂直於橋樑軸線的兩個方向均能自由伸縮;

(2)牢固可靠;

(3)車輛駛過應平順、無突跳與噪聲;

(4)防水及防止雜物滲入阻塞;

(5)安裝、檢查、養護、消除污物都要簡易方便。

設計要點

合理選定恰當伸縮量的縫隙極為重要,縫隙越大伸縮裝置越容易遭破壞。採用的縫隙過大或過小,以及沒有考慮安裝時的溫度而調整間隙。特別是針對板式橡膠伸縮裝置,易造成破壞。即使是連續橋面,在面層鋪裝上往往也會出現裂紋。因此。要採取預先切割橋面,設置接縫,或用較軟的鋪裝層來吸收裂縫,或者安設小型的伸縮裝置來解決。在較大縱坡的情況下,如不設置考慮適應豎直變位的構造,也容易產生缺陷,引起破壞。伸縮裝置沿橋面縱向,即使伸縮量小,也存在撓度差大的問題,因此,在伸縮裝置構造上要給予重視。伸縮裝置與梁體結合成等強的整體無疑是提高其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除模數式伸縮裝置之外的其他類型的橋樑伸縮裝置,與橋面板的固定、結合往往不夠充分,效果不甚理想,一般構造尺寸較小、剛度不足,而且對新材料的特徵、配合等研究不夠深入,所以在選型時應作充分的比較研究。為防止因雨水而起的漏水現象,雖然在一些鋼製伸縮縫裝置中,對配合部位採取插入密封橡膠或將排水裝置或鋪裝層面層作為容易清掃的型式,或在整個縫隙中灌注填入防水材料的實用型式。對與橋面的雨水,一般應在伸縮裝置附近設集中排水口;對不在日常養護作多次塗漆的構件上,設計上應採用優質耐久的防護材料作有效的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