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佐還山後寄三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佐還山後寄三首》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佐還山後寄三首》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甫,精彩詩句:山晚浮雲合,歸時恐路迷。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

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佐還山後寄三首》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佐還山後寄三首》[2]

山晚浮雲合,歸時恐路迷。澗寒人慾到,村黑鳥應棲。

野客茅茨小,田家樹木低。舊諳疏懶叔,須汝故相攜。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

幾道泉澆圃,交橫落慢坡。葳蕤秋葉少,隱映野雲多。

隔沼連香芰,通林帶女蘿。甚聞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4]

視頻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