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煉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煉成
何煉成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928年
湖南瀏陽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知名作品 《何煉成選集》
《何煉成文集》

何煉成,男,1928年生,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中華西方經濟學研究會發展經濟學分會名譽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文史館員、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名譽主席等社會職務,兼任日本同志社大學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德國吉森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20多所國內外大學的兼職教授。

簡介

何煉成(1928-)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著名經濟學家。195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系,畢業後統一分配到西北大學任教至今。曾任西北大學黨委委員、經濟系主任等職,現任西北大學校務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經濟規律系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經濟中心副主任、省社聯副主席、省政協委員、省文史館員。武漢大學等20所國內大學兼職教授,美、日、德4所大學客座教授。何教授是中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專家,從事數學和科研工作近半個世紀,除"文革"10年外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先後講授過7門課程,受業學生近萬人,其中博士生65多人、碩士生500多人,本科生5000多人。學生畢業後分配到全國各地,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和重視,大多數已成為骨幹,成為各級領導,有的成為全國著名的中青年經濟學家。為此,何教授曾多次受到國家和省政府的表彰,1960年被評為全國勞模,1987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和優秀教師,1990年起享受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1998年被樹為西北大學"師德標兵",被譽為"一代師表"。近20年來,他先後出版專著10部,主編書35本,發表論文400多篇。在生產勞動理論、勞動價值論、社會主義所有制論、價值學說史、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受到全國經濟學界的重視,被稱為"西部學派"的代表。何教授的科研道德風貌是:不唯上、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他的基本學術觀點,被收集在《何煉成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2年出版)、《何煉成文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兩書中。何教授的科研成果,先後獲過30多次獎勵。其中主要有;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優秀成果獎1次,中國圖書獎2次,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2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次,陝西省社科優秀成果獎6次,陝西省教委教學優秀成果特等獎1次、一等獎1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次,其他獎10餘項。近年來,何煉成教授雖年近古稀,但仍奮鬥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在教學上仍堅持給研究生授課,在科研上正進行創建《中國發展經濟學》的工作,力爭在21世紀初完成,以此成果來"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2007年被評為武漢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生平

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28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發憤讀書,立志將來做一個大學問家。1947年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系。在名師指導下,他較為系統地學習了中外經濟理論,為日後深入開展中西方經濟思想打下了基礎。1951年8月大學畢業,服從組織分配,奔赴西北大學任教。1953年8月,入中央高級黨校經濟學班深造兩年半。結業之後回西北大學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經濟學院院長兼博士生導師。

無私奉獻

他一生未離開過西北大學的講壇,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華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西北大學的學子們。數十年來,他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先後講授過7門課程,受業學生逾萬人,尤其是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基礎紮實、勇於創新的傑出中青年經濟學家。如北京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英國社科界最高獎學金獲得者、諾貝爾獎得主莫里斯的學術傳人張維迎,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所長、經濟學家魏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劉世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鄒東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成員、副理事長,中紀委委員王忠民,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祝作利,陝西省金融辦副主任李忠民,均出自他的門下。正因為這麼多經濟學家出自西北大學,所以有人把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譽為"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把他譽為"經濟學界的西北王"。

社會影響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學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何煉成現象"。他在堅持教學的同時,從未放鬆過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工作,為此付出了艱辛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自1956年起,他開始致力於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撰寫的《試論孫中山的社會經濟思想》一文在1957年《西北大學學報》第2期上發表,產生了較大影響。針對中國政治經濟學通行教材中對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界定不清楚問題,他於1963年連續撰寫了《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再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勞動》、《也談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三篇論文,從理論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劃分的新觀點:知識分子也創造價值,應劃歸到生產勞動者的範疇。這一新的理論的提出,引發了全國經濟學界的一場大討論,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被視為"新中派"的代表人物。但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他也因此遭受挫折與苦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將60年代提出的學術觀點整理成書,榮獲陝西省社科優秀論著一等獎,其中《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具體含義》一文,獲首屆"孫冶方經濟學獎"。80年代以來,他積十年之功,對中國所有制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在1987年10月召開的全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了"三、四、三"模式,他形象地稱之為"飛機模式",即30%為全民所有制,是導航的機頭;40%為集體所有制,是機身;30%為個體或私營經濟,是機翼。他認為,所有制結構達到這樣的程度,整個經濟就可以騰飛。雖然他的這個觀點在當時遭到不少與會人員的指責,但10多年來中國所有制變化和發展趨勢已經證明了他的觀點的超前性和預見性。這些年來,為了尋找中國經濟基礎發展的良策,他加緊了對經濟理論的研究和對中國幾千年經濟發展史的整理工作。他情系大西北,積極為西部大開發獻計獻策。1997年,出版了50餘萬字的著作《歷史與希望一一西部經濟開發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他還系統總結了自己多年來對西部經濟發展的研究成果,向國務院和陝西省人民政府提出了8條建議,均被採納。目前,他仍壯心不已,繼續從事教育事業和經濟理論研究。

何煉成現象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學界出現了一批勇於創新的中青年學者,其中不少是何煉成的學生。以此為題,《光明日報》曾經發表文章提出一個問題:這麼多的經濟學家緣何出自西北大學?也是從此,經濟學界開始出現了一個名詞"何煉成現象"。

名師出高徒

讓 我們先來看看從何煉成手下出落的學生。張維迎 ,從何煉成的師門中走出後就獲得了英國社科類最高獎學金,後來成為北京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並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莫里斯的學術傳人; 魏傑 ,作為少壯派的經濟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又同時擔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所長; 劉世錦 ,在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後成為 國內學術界勢不可擋的後起之秀,並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調節研究部副部長; 鄒東濤 後來成為中國體改院副院長; 王忠民 ,後來擔任西北大學校 長,這位全國經濟學專業最年輕的博導被國家任命為陝西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另外還有社科院研究骨幹 張曙光 、 朱玲。在南方的上海、廣州和香港學術界嶄露頭角的 還有 石磊 、 龔唯平 、 栗樹和 等等。

社會評價

這麼多的青年學者出自西北大學,更準確地說是出自何煉成的門下,也難怪已經有人把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譽為 "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把何煉成譽為"經濟學界的西北王"。從何煉成的這些學生中可以看出,他們在學術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礎紮實、勇於創新、立足現 實、眼光長遠。而這些也正是何煉成在培養學生時希望他們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