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頂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頂珠(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Xiaoye Fodingzhu'):常綠灌木小喬木。葉對生,單葉,葉片革質,全緣,兩面通常具腺點;具葉柄。花兩性,雌雄異株或雄花、兩性花異株,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頂生的短小圓錐花序;苞片2枚,基部合生;花萼鍾狀,4裂;花冠白色或黃白色,呈鍾狀,圓柱形或壇狀,裂片4枚,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雄蕊2枚,着生於花冠管上部,藥隔常延伸呈小尖頭;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長於或短於子房,柱頭頭狀或2淺裂,不育雌蕊呈鑽狀或圓錐狀。果為核果,橢圓形或歪斜橢圓形,內果皮堅硬或骨質,常具種子1枚;胚乳肉質;子葉扁平;胚根向上。

分布範圍

佛頂珠隸屬四季桂品種群。20世紀90年代後期選育成功並開始推廣,在中國上海蘇州南京金華等地均有引種栽培,生長良好。

形態特徵

佛頂珠屬常綠灌木,抗逆性香花,其長勢旺盛,樹冠緊湊,分枝短密;高0.5-2.0米,葉片墨綠色,網絡明顯;呈長橢圓形,平均長6.0厘米,寬2.6厘米,長寬比2.30左右;葉面內凹,呈『V』字形,葉緣有鋸齒,雌蕊退化,不結實;花淡乳黃至純白色;從8月中下旬開始放花,盛花期從九月上旬至次年元旦春節期間,花序密繁,頂生花序獨特;花期長達半年之久。新梢及嫩葉紫紅色,與老葉墨綠色可形成鮮明的對比。[1]

生長習性

據測定,佛頂珠生長發育有如下特點:該品種是常綠小灌木,分枝短密,長勢旺盛,極耐修剪。二年生扦插苗可長成蓬幅40-50厘米的豐滿圓球;初花期從8月中下旬開始,盛花期集中在9月上旬至次年元旦,再持續開花到春節後結束,花期長達半年之久。在全光照地栽條件下,只要合理修剪與施肥,盛花始終不斷;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能耐輕度鹽鹼土(pH值≤7.5),及其它不良氣候條件。

主要價值

佛頂珠抗污染能力強,對CO、 SO2、 HF都有很好的抗性,在一些不良環境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開花,被公認是一種綠化、美化、香化、彩化、抗寒抗逆性強的優良桂花品種之一。宜小區片植、叢植、以形成香花的色塊;或用作綠籬、高速公路綠化的基調樹種;也可用作工廠、校園、醫院、公園等景點綠化。

栽培技術

育苗

圃地選擇。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輕壤土為好。土質太粘宜適當摻些砂土以調節土壤質地。為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發生,還應在作床時噴灑農藥進行土壤消毒。插床宜梢高,排水一定要通暢,實踐證明,雨後積水,最易使穗腐爛,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應及時注意排澇。

塑棚與蔭棚的設置。封閉育苗簡言之就是棚套棚,即蔭棚套塑棚。插床寬度1.10米(實際利用率為1.0米),用兩端削尖的竹片呈弓形的插下,從床面到弓頂為0.5米,為使弓形竹片拉緊,弓與弓之間應用細竹扎縛,塑膜棚兩側用泥土壓緊,不能留有空隙,但塑棚兩端不必封死,可以自由啟閉,以防透氣漏風。在塑膜棚上面要蓋雙層蘆簾,蔭棚高度1米,這樣塑棚與蘆簾之間有50厘米的空間,便於空氣流通,降低塑棚內溫度。此外塑棚四周還應圍蓋單層帘子,以防側方陽光照射。  

地栽

地栽桂花多於早春進行。栽植地點要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地方。栽前先挖個大穴,多施有機肥料,同時增施一些草木灰,苗木需帶土索移植,以利成活。栽後充分灌水。成活後施一次液肥。7-8月間現施1-2次水肥。臨冬之前現施以腐熟堆肥。以後每年3月下旬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7月追施一次速效性磷鉀肥,10月份再施一次有機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灌水和中耕除草,平時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這樣便可加速生長,年年開花繁茂,花多味香。

盆栽

要讓桂花多開花,氣香,需要抓住選好盆土、適時澆水、巧施追肥、適當修剪、防治病蟲等五個主要環節。

  1. 桂花喜歡微酸性土壤。盆栽可選用山泥或腐葉土5份、園土3份、沙土2份混合調製或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作培養土。
  2. 澆水要適時。澆水要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發生前少澆,陰雨水少澆,夏秋乾旱天氣需多澆。平時澆水以經常保持盆土50%左右含水量為宜。特別是秋季開花時如果盆土過濕,容易引起落花。陰雨天要注意檢查,盆內如有積水,需及時側盆倒水以免時間長了造成爛根。
  3. 巧施追肥。桂花春季發芽後約每隔10天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促使萌芽發枝。7月份以後施以稀薄的腐熟雞鴨糞水或魚雜水,或在上述肥液中加入0.5%過磷酸鈣,促進發芽分化。9月初施最後一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則桂花生長茂盛,開花多、味香。如果施肥不足,特別是磷肥不足,則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香。
  4. 適當修剪。桂花根系發達、萌發力強,成年的桂花樹,每年春、秋季抽梢兩次。因此要使桂花花繁葉茂,需適當修剪,保持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生理平衡。所以在秋季開花後需進行一次修剪。根據植株生長勢,除把過密枝疏剪外,還要把夏秋徒長枝剪去,使每個側枝上均勻留下粗壯短枝。第二次修剪是在早春萌芽前進行,把桔枝,細弱枝,病蟲枝剪去,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桂花孕育更多、更飽滿的花芽。生長期要經常將萌枝剪除,以利養花集中,則開花繁茂。此外,盆栽桂花宜選擇株型矮壯,枝葉緊湊,主幹較粗的植株。每隔1-2年於早春換盆一次。北方於晚秋需將桂花移至0℃以上冷室內越冬,保持盆土略濕潤,使其充分休眠,有利來年開花,第二年清明節後移到室外通風向陽處養護。

繁殖方式

佛頂珠可扦插、嫁接進行繁殖。

扦插

在春季發芽前進行,選一年生枝條作插條,插入素沙土或草炭土內,上面覆蓋塑料薄膜,放在蔽陰處養護,立秋後即可生根。

  1. 扦插時間。5月中旬到6月下旬為最適時期(秋插可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有些地方認為桂花早春就萌發新梢,可提前到4月份進行扦插,實踐證明,那時插穗木質化程度雖然較高,但氣溫地溫均較低,扦插後不易生根,插穗容易腐爛變質。
  2. 插穗的選擇與處理。用當年萌發的嫩梢進行扦插。為使插穗健壯飽滿,在冬季必須對采穗母樹進行肥水管理。在采穗前1-2個月施2-3次速效肥料進行催條,如春季乾旱還應注意灌水,實踐表明:飽滿和組織充實的枝條容易形成根的原始體,生根快,成活率高,而瘦弱的枝條則相反。插穗的長度8-10厘米。剪取的插穗應迅速放入室內通風陰涼處,並及時噴霧狀水,濕潤葉面,保持插新鮮狀態。整修插穗時應保留頂葉5-6片,為避免扦插時過於擁擠以及防止葉片互相嵌合,可以將葉子剪半。據觀察,桂花插穗大多在節上生根,而在節間生根較少,因而插入土中部分最好留1-2個節,如插穗末端剛好在節上那對生根更為有利。有萘乙酸處理插穗是促進桂花早生根和快生根的有效措施,扦插前用500PPM萘乙酸快浸比不處理的要提前7-8天生要。
  3. 插穗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株行距6×10厘米,每平方米扦插200株。如果生根之後即移出,即把插床當作中間過渡,則密度還可加大,以便充分利用塑棚。桂花營養器官的再生能力是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礎。桂花插穗在生根前首先形成根的原始體,而後長出不定根,其插穗髮根不是在癒合組織部位而是集中在節上,少數在節間的皮層部位。據觀察,平均每株產生側根19條,其中在節上生根13條,在節間皮層部位生根6條。如有二節生根,其中以下節生根較上節生根為多。據外形觀察,桂花也和其他樹種一樣都形成癒合組織。癒合組織位於插穗在末端,在皮層部位與木質部之間形成瘤狀突起,並於插後15-20天形成,如果未經萘乙酸處理,癒合組織的形成還可能推遲。形成癒合組織大約穩定7-10天便開始產生新根。

嫁接

桂花樹嫁接的砧木一般為女貞或水蠟,多採用腹接、靠接法或撕接法。撕接法操作簡單,成活率可達93%左右。具體方法是:在春芽未萌發前,從母樹上取健壯的一年生枝條,剪去一些葉片,置於低溫、濕沙中貯藏,待砧木萌動時進行嫁接。嫁接時先將砧木在離地面10cm處剪斷,選光滑面將樹皮劃成「Ⅱ」型,長約2-3cm,寬3-4mm,撕開「Ⅱ」處樹皮,再把削成不等邊楔形的接穗插入砧木「Ⅱ」處,用薄膜帶包紮。當接木新梢長到10-15cm長時,將砧木上的萌芽枝櫱全部剪除。6-8月注意抗旱、追肥和除草。盆栽桂花可用靠接法。先將砧木在盆中養活,6-7月梅雨季節選與砧木粗細相近的兩年生桂花枝連盆靠接,成活後於「白露」前剪下即成新株,當年就能開花。[2]

病蟲防治

病蟲防治。桂花常易發生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藥病、枯斑病、藻斑病、煤煙病和黑刺粉虱、介殼蟲、蓑蛾、刺蛾、蚱蟬、桂花葉蟬等病蟲為害,需及時噴藥防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