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佳人(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佳人》

作品名稱:《佳人》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佳人》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此詩謳歌的就是這種貧賤不移,貞節自守的精神。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原文

譯文

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

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

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家裡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麼用?自己兄弟的屍骨都無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

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

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

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裡聽得到舊人哭泣?

泉水在山裡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

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

摘下來的花不願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

天氣寒冷,衣衫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2]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帶口,客居秦州,在那裡負薪采橡栗,自給度日,《佳人》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季。關於這首詩的作意,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為全是寄託,有人則認為是寫實,但大部分折衷於二者之間。

在作此詩之前,杜甫被迫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迫,攜帶妻子,翻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最後卻落得棄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關山難越、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仍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際遇,這樣的高風亮節,和詩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清人黃生說:「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佳人, 古詩文網,
  2. 佳人,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