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義鎮位於壽縣腹地,東瀕瓦埠湖,西鄰安豐塘,203省道貫穿南北,北接合淮阜高速,南通合六葉高速,距新橋國際機場40公里,處合肥一小時經濟圈,是人力資源輸出基地,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合肥市的後花園,交通十分便利。保義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基礎教育傳承優良,培養出許多政界英才和商界精英,形成了保義廣袤的人脈資源。鎮工業園區已規劃形成,土地儲備充裕,區位優勢正日益顯現。[1]

鄉鎮簡介

保義鎮以糧食生產為主,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小麥,經濟作物以油菜、棉花為主。鎮內有糧貿加工廠11個,小型油料加工企業10多個,糧油除自給自足外,多數銷往東南沿海等地城市。養殖以西樓村的個體魚苗養殖為主,規模較大的有無礙寺水庫、棗樹地水庫的水面養殖、張羅綜合養殖廠、後樓水產養殖廠等。 保義鎮地處壽縣中部,南與安豐鎮接壤,北與堰口鎮相連,西靠安豐塘,東臨瓦埠湖。現轄28個農業村和1個街道,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79842畝,人口55915人,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1428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86萬元,農業總產值13694萬元,財政收入150萬元。基層組織健全,共有40個黨支部,176個黨小組,有黨員1551人。

保義歷史悠久,抗日戰爭時期,縣政府曾駐於此。境內多為平原,盛產水稻、小麥、油菜、棉花、花生、白鵝。交通便捷,壽六路穿境而過。境內有110千伏變電所1座,電量充足,郵電綜合大樓可提供1000門電話服務。各項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擁有有線電視。現有小學20所,初級中學3所。縣級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室26個,群眾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行政區劃

全鎮地貌為江淮丘崗地形,中部魚脊地勢高,東西地勢相對低平,易旱易澇。全鎮最高處位於保義集中部,高程47.5米,沿湖灣區海拔低於23米,瓦埠湖正常水位18米左右,最高洪水位25.8米。

現保義鎮04年由原保義鎮和原開荒鄉合併而成,全鎮轄28個行政村,一個街道,417個村民組,997個自然村莊,總戶數12288戶,總人口56504人,全鎮國土面積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842畝,水面8100畝。2006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60元,外出務工人員近2萬人。[2]

工業建設

由於基礎薄弱,起步遲,工業發展較為緩慢。全鎮現有工業企業主要以農產品粗加工和建材加工為主,現有糧貿加工廠11個,小型油料加工作坊10多個。經過大力招商引資,06年鑫磊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天津運峰國際貿易公司壽縣分公司等企業落戶保義鎮,均已投產。由於交通便利,區位較優,保義鎮商貿經濟較為活躍,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260餘戶,民營大戶20餘戶,鎮政府所在地保義集常住人口6000餘人,6條商業街框架已初步形成,餐飲服務業頗具地方特色。[3]

特色產業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商貿服務業擺上重要位置,緊抓規劃、抓開發、抓服務,充分利用傳統的保義二月二農燈會、開荒三月三廟會為載體,繁榮集鎮商貿,鎮域商貿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該鎮注重發揮「能人效應」聚集社會資金參與商貿基礎建設,發揮鎮域優勢,提升發展層次,着力培植特色優質大米、皖西羽絨等專業市場形成產業優勢。

保義鎮四大農業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為主,庭院經濟發達,廣泛種植葡萄、梨、桃、杏、銀杏;水產豐富,盛產鰱、鱅、鯉魚、銀鯽、黃鱔等。養殖業繁榮,保義鎮素有皖西白鵝「四大基地」的美譽,該鎮實施的「白鵝騰飛」工程成為該鎮經濟亮點。年產白鵝10萬隻左右,白鵝系列產品:鵝肫、鵝爪、鵝胚等類加工產品遠銷上海、江浙等地;鵝紱、鵝毛等羽絨製品原料豐富。[4]

農業發展

2000年來,在中央1號文件及省、市、縣各項涉農政策指引下,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三大目標,把「三農」工作緊抓不放。全鎮優質水稻、油菜、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提高,連年豐產豐收,07年糧食總產達6.3萬餘噸;畜牧業以養豬、禽為主,全鎮飼養量每年在3萬頭以上,特色淡水魚蝦年產 1.1 萬噸以上;皖西白鵝年存欄8萬餘只,優質羽絨加工業繁榮,產品遠銷東南來等地區。各種惠農補貼全部打卡發放到農戶手中,使農民得到實惠。

在鎮黨委政府的精心謀劃下,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07年創新機制,興利治水,疏竣渠道20公里,深挖當家塘近百口,完成土方70餘萬方,新增蓄水能力200萬立方米,極大地緩解了多年來農田灌溉引水難、抽水貴的矛盾,譜寫了「曬網灘」治水歷史新篇章。通村水泥路全面啟動,2007年完成10公里,2008年將完成20公里。開保路項目(瓦埠湖蓄洪建設安全工程)積極爭取,已順利開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針」,2007年完成了全鎮新農村規劃編制工作,金祠村的試點獲得了成功,2008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各項新舉措將全面推開。以糧食生產為主,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小麥,經濟作物以油菜、棉花為主,主要種植模式為「一油一稻」、「一麥一稻」。06年糧食作物總面積12萬餘畝,糧食總產達5萬餘噸;經濟作物面積4.4萬餘畝。畜禽養殖以分戶散養和大戶規模養豬和養禽為主。皖西白鵝飼養是鎮域特色,全年飼養量8萬餘只,養鵝百隻以上共有20餘戶,優質羽絨產品遠銷省內外。

鎮內有糧貿加工廠11個,小型油料加工企業10多個,糧油除自給自足外,多數銷往東南沿海等地城市。養殖以西樓村的個體魚苗養殖為主,規模較大的有無礙寺水庫、棗樹地水庫的水面養殖、張羅綜合養殖廠、後樓水產養殖廠等。

保義鎮為典型的農業鄉鎮,農業收入為鄉鎮經濟支柱。隨着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勞務經濟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成份。由於區位、交通優勢,商貿較為活躍,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5]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引資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鎮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工作的首位,不斷調整招商引資策略,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兌現一票否決制度,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創新招商方式,增強服務意識,提供優惠的土地、稅收條件,包辦一切證照手續,真正做到客商與保義雙贏。2000年來,引進5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引進資金7000餘萬元。2007年宏偉鞋業、鑫磊飲料入住園區,工業集聚區已初具規模,2008年新年伊始,謝崗鞋業有限公司、開荒羊毛衫廠、老井木業有限公司、世紀聯華四家外資企業相繼落戶該鎮,招商引資發展勢頭強勁。[6]

集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全面鋪開,文明創建紮實推進,通過吸引外資和民資,勝利街已經完成建設,6條商業街的開發將全面啟動。2007年鎮政府投入20餘萬元安裝街區至工業園區路燈,亮化形象,騎路集治理成效卓著。教育危房改造爭取投入67萬元,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興華杯」籃球邀請賽,社會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省道203公路南北穿境而過,北通壽縣、淮南,南接六安、合肥等城市,縣道開保路東西方向,連接保義、開荒兩個集市。砂石路修到行政村,部分村民組也修通了砂石路,鄉村道路縱橫,交通便利。農民居住房屋經過九十年代康居工程的一輪規劃和近年來的建設,結構基本上為磚混的一層平房,二層樓房,布點相對較為集中。

郵政和電信設有分支網點,保義郵政支局為保義鎮提供郵政傳遞、報刊發行、郵政儲蓄服務;電信業務發展較快,全鎮共有固定電話6000餘部。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聯通分別建有微波塔,全鎮共有移動電話4000餘部。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新農村規劃勢在必行,相信經過科學規劃和全鎮人民共同建設,不久的將來必將有一個嶄新的保義鎮展現在大家面前。

社會事業

   鎮內金融、保險、學校、醫療、供電、供水、郵政、稅務、工商、公安、司法等機構設置齊全,境內有開保路、開堰路2條縣級公路,交通便捷;轄區初級中學3所,分別是保義中學、私立興華中學、開荒中學,小學11所,較均衡地分布在全鎮,截止至2008年底有在校生4000餘人,教職員工300人;鎮衛生院2所在職醫生40餘人,病床50餘張。一所110千伏的變電所座落該鎮,500千伏超高壓線穿境而過。擁有一座日供水200噸自來水廠;金融、郵政、電信網點分布全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保義鎮共有初級中學3所,保義街道有保義中學、私立興華初中,開荒集有開荒初中。共有小學11所,較均衡地分布在全鎮。現有在校生4000餘人,教職員工300餘人。現有鄉鎮衛生院兩所,分設在保義街道和開荒集。醫院在職人員40餘人,設病床30餘張,基本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一所110千伏的變電所座落我鎮,正在修建的500千伏超高壓線路由北至南穿境而過。鄉鎮供電所兩個,負責全鎮的供電。保義街道建有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80噸。縣廣播電視中轉站位於保義鎮,承擔省市縣廣播電視中轉,為全縣乃至淮西北地區轉播廣播電視信號。

保義街道和開荒集分別建有有線電視站,共有用戶400餘戶,豐富了居民業餘文化生活。設有保義和開荒兩個公安派出所,維護全鎮的社會治安。農村信用合作社在保義街道和開荒集分別設有經營網點,方便和支持了農民的生產和生活。[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