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修士大司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修士大司祭(希臘語:ἀρχιμανδρίτης,羅馬化:archimandritēs)頭銜主要用於東正教會及東儀天主教會,其本意指高一級的修院院長(abbot,東正教中作hegumenos,希臘語:ἡγούμενος,為動詞「領導」的過去分詞形式),由主教委任以監理數個「普通的」修院院長及修院,亦能由某些特為重大及顯要之修院的院長委任。

天主教和東正教所認可的聖人是不同的。認可不同聖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東西教會大分裂[1],或與地方因素有關。在教父時期,有些人在某地區被奉為聖人,故只有該地區的敬奉(敬禮)。一般來說,只有《聖經》提及的人物(如耶穌的門徒[2]和極少數知名人物)才會受到普世基督徒的敬奉。

簡介

此詞脫胎自希臘語:首部分自ἀρχι即archi-出,意為「最高的」,或自ἄρχων即archon出,意為「統治者」;次部分則自μάνδρα即mandra出,意為「圍圈」或「畜欄」等,全詞用以表示某名「僧侶」。此用法可參照稱「教會會眾」為「羊群」之例。

是頭銜於5世紀時得普遍使用,然其在寄予愛比法之一封信件中即有提到,綴於愛比法作品《反異端》[(約375年)之前。不過帕拉狄烏斯所作《勞蘇斯歷史》(拉丁語:Historia Lausiaca)或可證此頭銜於4世紀已普遍使用,如加於聖帕科繆名下者。

若修院之監事權移至另一主教性質的神職人員即大司庫(英語:the Great Sakellarios,或言Sacristan),此「修士大司祭」之頭銜即成為一榮銜,加於重要之修院的院長名下,此時可對比普通之修院院長即「hegumenos」。

視頻

修士大司祭 相關視頻

東正教教堂鐘聲
天主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