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修女艾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修女艾達》(Ida)是由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執導,阿伽塔·庫萊沙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等主演的電影。

基本信息

  • 導演: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編劇: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麗貝卡·倫科維茨
  • 主演: 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 阿伽塔·庫萊沙 / 大衛·奧格尼克 / 傑吉·特雷拉 / 亞當·斯齊斯科斯基 / 海麗娜·斯戈貞斯加 / 尤安娜·庫里克 / 多羅塔·卡達克 / 納塔利婭·拉基夫澤克 / 阿佛洛狄忒·維瑟拉克 / 馬里斯茲·賈庫斯 / 艾薩貝拉·達布魯夫斯卡 / 阿爾圖爾·賈努西亞克 / 安娜·格澤斯斯卡薩克 / 揚·沃西奇·波多斯基 / 康斯坦蒂·斯文貝格 / 帕韋爾·伯克齊克
  • 類型: 劇情
  • 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 / 丹麥 / 法國 / 英國
  • 語言: 波蘭語
  • 上映日期: 2013-10-13(倫敦電影節) / 2013-10-25(波蘭)
  • 片長: 80分鐘
  • 又名: 修女伊德(港) / 依達的抉擇(台) / 修女伊達 / 艾達*[1]

劇情簡介

1962年的波蘭。安娜是一名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在宣誓正式成為修女之前,她離開了修道院,去見世上剩下的唯一親人旺達。旺達告訴安娜,她是猶太人。兩名女子踏上了一段旅程,不僅將發掘屬於她們家族的悲劇,而且將找到她們自己真正的歸屬。她們開始質疑之前的信仰,質疑之前生活中所信任的一切。安娜和旺達都想繼續活下去,但是當中只有一個人能做到。*[2]

角色介紹

艾達/安娜(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飾)

艾達是一名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在宣誓正式成為修女之前,她離開了修道院,去見世上剩下的唯一親人旺達。旺達告訴她,她是猶太人,雙親死於二戰。倆人由此展開了一次追尋艾達死去雙親的旅程。

旺達(阿伽塔·庫雷斯扎 飾)

旺達是艾達的姨媽,紅色政權的法官,在她這兒是共產主義無神論和猶太宗教的矛盾,於是旺達表現出一種對信仰的不屑一顧,成了徹頭徹尾的享樂主義者,性生活十分隨便。在陪同艾達尋找到了艾達雙親的遺骸後,回到城裡的旺達精神愈發抑鬱,最終跳樓自殺。

劇照

預告片

獲獎情況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5)

  • 最佳外語片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最佳攝影(提名) 里薩德·列克維斯基 / 盧卡斯·扎爾

第72屆金球獎 (2015)

  • 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7屆歐洲電影獎 (2014)

  • 觀眾選擇獎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最佳影片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最佳導演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最佳女主角(提名) 阿伽塔·庫萊沙 / 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 最佳編劇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 麗貝卡·倫科維茨
  • 最佳攝影 里薩德·列克維斯基 / 盧卡斯·扎爾

第29屆西班牙戈雅獎 (2015)

  • 最佳歐洲電影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第3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2013)

  •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國際影評人特別獎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第57屆倫敦電影節 (2013)

  • 最佳影片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第28屆美國攝影協會獎 (2014)

  • 聚光燈獎 里薩德·列克維斯基 / 盧卡斯·扎爾

第80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2014)

  • 最佳外語片

第30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2015)

  • 最佳國際電影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第17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2014)

  • 最佳外國獨立電影(提名)

第13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4)

  •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40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2014)

  • 最佳女配角 阿伽塔·庫萊沙
  • 最佳外語片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第27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4)

  • 最佳女配角(提名) 阿伽塔·庫萊沙
  • 最佳外語片(提名)
  • 最佳攝影(提名) 里薩德·列克維斯基 / 盧卡斯·扎爾
  • 最具潛力演員(提名) 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第18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2014)

  • 最佳影片(提名)
  • 最佳女配角(提名) 阿伽塔·庫萊沙
  • 最佳攝影(提名) 里薩德·列克維斯基 / 盧卡斯·扎爾
  • 最佳非英語片(提名)*[3]

參考資料

  1. 修女艾達 Ida (2013). 豆瓣. [13 十月 2020] (中文). 
  2. 修女艾達 劇情 . 時光網. [13 十月 2020] (中文). 
  3. 修女艾達 Ida 獲獎情況. 豆瓣. [13 十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