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偏利共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偏利共生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亦稱共棲,指種間相互作用對一方沒有影響,而對另一方有益(若對一方沒有影響,對另一方有害則稱偏害共生)。與互利共生和原始協作一同屬於「正相互作用」。兩種都能獨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關係生活在一起的現象。

共生是指兩種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為命,甚至達到難分難解、合二為一的極其緊密的一種相互關係。動物、植物、菌類以及三者中任意兩者之間都存在「共生」。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開,則雙方或其中一方便無法生存。 共生的傳統定義是兩種密切接觸的不同生物之間形成的互利關係。大多數生物學家仍然認同這一定義。然而,有些生物學家認為凡是發生頻繁密切接觸的不同物種間的關係都屬於共生關係,不管其中哪方受益。這其中包括偏利共生和寄生(parasitism)。前者指一方獲益而另一方不受影響的共生關係;後者指一方獲益而另一方受到損害的共生關係。

原始協作

原始協作是兩種能獨立生存的生物間的協作關係,它對雙方都有利。如鴕鳥視覺敏銳,斑馬嗅覺靈敏,它們常生活在一起,對發現天敵有利。又如海葵附着於寄居蟹匿居的貝殼上,其刺絲胞可保護寄居蟹,寄居蟹的活動又擴大了海葵的覓食範圍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