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做孩子們的宇宙造夢者!一群杭州程序員,在村里建了個智能天文台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做孩子們的宇宙造夢者!


一群杭州程序員,在村里建了個智能天文台

來自 網絡的圖片

做孩子們的宇宙造夢者!一群杭州程序員,在村里建了個智能天文台 杭州餘杭區百丈鎮的竹林深處,一座由三個集裝箱組成的白色建築靜靜矗立在山頂。這裡沒有傳統天文台的圓頂,卻藏着國內首個智能化公益科普實踐基地 ——「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一群來自阿里雲的程序員,用代碼和熱情為鄉村孩子們搭建起通往宇宙的橋樑,讓 「手可摘星辰」 的浪漫想象照進現實[1]

從城市到鄉村:程序員的公益初心

2018 年,程序員曹林在一次支教活動中發現,鄉村孩子對航空航天知識的渴望與科普資源匱乏的矛盾尤為突出。此後五年,他與團隊成員雷斌、劉旭恆等發起 「向天空出發」 公益幸福團,足跡遍布全國 20 多個鄉村,帶着孩子們發射探空火箭、直播國產大飛機,被親切稱為 「火箭叔叔」。2023 年,四川瀘定中學學生提出 「想看中國空間站」 的願望,讓團隊萌生了建造固定天文台的想法。經過選址考察,餘杭區百丈鎮因其優越的暗夜環境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成為理想之選。

智能天文台的六大科技亮點

這座占地 30 平方米的天文台,集成了無線電教學、衛星雲圖接收、中國空間站高精度觀測等六大功能。團隊自主研發的伸縮式集裝箱設計,通過機械結構實現屋頂自動開合,成本僅為傳統圓頂天文台的三分之一。五台天文望遠鏡覆蓋不同觀測需求:三台用於深空拍攝星雲星系,兩台追蹤人造衛星和行星。最核心的是融合 AI 技術的 「高精度軌道光學巡天追蹤系統」,能自動匹配目標軌道參數,讓望遠鏡與高速運動的中國空間站同步轉動,即使是普通學生也能在半小時內掌握操作方法。

孩子們的宇宙課堂:數字人與遠程觀測

在啟動儀式上,團隊特別打造的科普數字人 「沈括老師」 成為焦點。這個以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為原型的AI 教師,通過大模型實現人機交互,能實時解答天文問題、指導觀測操作。更令人驚嘆的是,天文台通過 5G 網絡連接全國,偏遠地區的孩子只需登錄專屬平台,就能遠程控制望遠鏡拍攝木星大紅斑、捕捉英仙座流星雨。2024 年 4 月啟用至今,已有來自雲南、貴州等地的 20 多所學校參與 「雲端觀星」 課程,孩子們的觀測作品還被製作成《鄉村星空圖鑑》電子畫冊。 [2]

未來,團隊計劃啟動 「逐月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中國首個民間全跟蹤載人登月觀測項目。這座藏在竹林里的智能天文台,正用科技的溫度,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探索宇宙的種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