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偶題(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偶題》

作品名稱:《偶題》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作者:杜甫

《偶題》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詩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詩歌創作發展的一般情況,作者對前代作家的景仰和個人致力創作的抱負;後半部分抒寫對世道多亂和個人漂泊的感慨,並說明詩歌是由情而生、緣情而發的,是作者對現實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語言高度凝鍊,又多用典故, 語意較為含蓄深沉,需細細揣摩。

原文

譯文

文學創作是關乎年代久遠的事情,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歷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他們的名譽聲望怎麼會隨便地流傳於後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為代表騷體詩的作者均已作古,在漢代開始出現的五、七言詩至今盛行。

漢末魏初,建安、黃初一代詩人勇於創新,以矯健的姿態躍入詩壇。可嘆的是到南北朝時,詩歌便流於形式上的綺麗。

後來的一些傑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創作經驗,而各個時代又各具獨自的創作方法。

詩歌的創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學說的讀書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詩歌創作的意念從幼年時即接受家庭的薰陶。

我永遠景仰江東那些風流蓋世的詩壇先輩,我也讚美並喜歡魏都鄴中的那些文學奇才。

那江左、鄴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馬,只有像曹操、阮璃這些才能傑出的人,才能帶出好的人才。

那作車輪的工匠僅僅是把輪子做好了,他的兒子卻不能作輪子而失其傳統,可惜呀,就像父親確定了房屋的蓋法,仍然不足的是兒子卻不肯去築堂基,蓋房子,失去了繼承祖業的人才。

儘管朋友們認為我隨意就能寫出像《潛夫論》那樣的好文章,認為我有寫《曹娥碑》式的絕妙文筆,那只是虛譽而已。

自己緣情作詩,抒發貧病在身、屢屢漂泊、遷移流浪生活的情懷,聊以自慰。

慚愧自己無有經世濟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鳥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這偏僻的邊遠之地。

蜀地戰亂不休,環境險惡,蜂蠆伴着塵沙,蛟螭纏繞江峽,人多於難,民不聊生。望眼前蕭瑟荒涼、觸目生悲的景象。

想那唐虞之際的太平盛世相去已遠了;目前藩鎮割據,戰爭連續不斷,真像當年楚漢兩雄相爭,弄得時勢岌岌可危。

如今我大唐聖朝還有那些肆意作亂者存在,尤其夔州這荒僻地區的習俗更喧鬧低下,實在令人生悲。

我這顆憂傷沉悶的心啊,就如獄屋基下埋藏的寶劍雖閃紫光而未現;猶如茫無邊際池水中一條困守的蛟龍,不得雲雨如何飛騰。

那兩都為武將掌權,都開建有幕府機關,普天之下,軍麾如林,烽火不息,戰事不斷。

在南海邊地,漢時馬援所立的銅製界柱已被毀壞,西部吐蕃人也數寇唐境,占領長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亂出奔。

遠方的音書不至,怨恨那喜鵲不能及時報喜,夔州這邊遠之地荒僻,且責怪山間野獸為什麼咆哮聲那麼疾厲。

在這裡從事些農業勞動,可以排解作詩的情趣,住在簡陋的房屋裡,學習些當地的風俗習慣。

臨江遠眺,望不到家鄉終南山那險峻的山峰白閣,遙憶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長安城美麗的風光。

我哪裡敢強求寫出精采的詩句,在那苦愁襲來之時,只是借詩歌抒寫離別的情懷。 [2]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偶題, 詩詞名句網,
  2. 偶題,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